近日,西貝莜面村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一篇情感類推文引發了網絡熱議。這篇題為《7歲的毛毛:我以為我再也吃不到西貝了》的文章,以兒童視角講述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聯結,卻意外引發了公眾對營銷方式的爭議。
文章通過7歲兒童毛毛的自述,展現了其從2歲起便成為西貝常客的成長歷程。文中描述,當母親因近期負面新聞決定暫停光顧西貝時,孩子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甚至拒絕母親用玩具作為替代補償,堅持要履行與西貝餐廳的"約定"。最終母親改變決定的故事,試圖傳遞品牌與顧客之間的深厚情感。
這篇充滿童趣的敘事推文發布后,迅速在社交媒體引發兩極反應。部分網友認為這種通過兒童情感進行營銷的方式過于刻意,評論區出現"公關策略嚴重失當""過度消費兒童情感"等批評聲音。也有少數消費者表示理解品牌試圖傳遞溫情的初衷,但整體輿論傾向明顯偏向負面。
面對持續發酵的爭議,西貝方面已采取應對措施。截至發稿前,該篇引發爭議的推文已從官方公眾號刪除,但相關話題仍在網絡平臺持續討論。此次事件再次引發業界對情感營銷邊界的思考,如何平衡品牌傳播與公眾接受度成為新的討論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