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眼鏡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該領域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但市場潛力已被廣泛認可。小米、阿里巴巴、中國電信等科技巨頭紛紛入局,為行業注入創新活力。其中,RayBan meta智能眼鏡銷量突破百萬,展現了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強烈興趣。
在技術層面,AI智能眼鏡正經歷快速迭代。從最初單一的語音交互功能,逐步擴展至具備攝像頭拍攝、視覺識別等多元化應用場景。部分產品還增加了屏幕顯示功能,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信息呈現方式。不過,現階段產品在技術成熟度和用戶體驗方面仍有待提升,缺乏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現象級應用。
專業評測機構我愛音頻網對市場上主流的AI智能眼鏡進行了系統評測。此次評測覆蓋了華為、影目、JBL、李未可、聯想、樂蟻、雷鳥創新、雷朋、聲闊、小米等10個品牌的13款產品。評測結果顯示,拍攝和音頻功能相結合的產品占比最高,達到9款,而具備屏幕顯示功能的僅有4款。
重量是影響佩戴體驗的關鍵因素。在13款評測產品中,僅有3款重量不超過40克(其中一款無鏡片)。配備屏幕顯示功能的產品普遍較重,如何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實現輕量化設計,成為廠商面臨的重要挑戰。特別是需要同時兼顧續航表現時,這一矛盾更為突出。
AI功能方面,各品牌采取了不同策略。部分產品接入了AI大模型,提供語音聊天、百科問答、實時翻譯等交互功能,配合攝像頭還能實現圖像識別等視覺感知能力。另一些產品則主要作為手機語音助手的喚醒終端,實際功能與手機深度綁定。還有3款產品主打屏幕顯示功能,AI特性相對較弱。
續航表現因功能配置而異。僅具備音頻互動功能的產品普遍擁有更長續航,部分產品可超過10小時。而配備攝像頭或屏幕顯示功能的產品,續航時間多在10小時以內。頻繁使用拍攝功能時,用戶可能會感受到明顯的續航壓力。
音頻體驗方面,所有評測產品均配備了開放式揚聲器,可替代藍牙耳機使用。不過,多數產品在音質表現上仍有提升空間,存在漏音等問題。根據功能特性,這些產品可分為純音頻類、攝像頭類、屏幕類三大類,其中音頻播放功能是所有產品的共性。
從產品發展趨勢來看,輕量化設計成為主流方向。廠商致力于將產品重量控制在接近傳統眼鏡的水平,以提升"全天候佩戴"的舒適度,這是推動AI智能眼鏡普及的關鍵因素之一。加入攝像頭擴展應用場景也是當前流行的解決方案,而配備屏幕的產品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觀影體驗領域。
具體到各品牌產品,華為智能眼鏡2以30克的輕量化設計和纖細鏡腿獲得好評,佩戴體驗接近傳統眼鏡。其深度適配華為手機,提供早間問候、信息播報等智能助理功能,續航可達三天并支持10分鐘快充。INMO Go則以52克的超輕機身和2000nits的入眼亮度為特色,適合戶外使用,AI助手、翻譯、導航等功能實用性強。
雷鳥V3 AI拍攝眼鏡內置1200萬像素鏡頭,成像清晰,最長支持9分鐘視頻拍攝,可外接充電寶緩解續航焦慮。其AI功能加入視覺識別,通過QQ音樂臻品音質認證。小米AI眼鏡標準版在佩戴舒適度上表現不錯,可與小米生態設備互動,電致變色版則滿足潮流用戶需求。MIJIA智能音頻眼鏡2通過縮小鏡腿尺寸降低重量,帶展示鏡片的整體重量約36.8克,支持多種場景錄音和通知播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