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憑借環保、節能等優勢,逐漸成為汽車市場的新寵。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其碰撞后易起火且難以撲滅的問題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那么,新能源汽車為何在碰撞后容易“發火”?火勢一旦擴大又為何難以控制?
除了電池系統受損,新能源汽車的高壓電路系統也是火災的潛在誘因。碰撞可能導致高壓線路短路或漏電,高壓電產生的電弧能夠引燃車輛內飾、電纜絕緣層等可燃材料,從而加劇火勢蔓延。
汽車內部大量使用的塑料、橡膠等易燃材料也為火災提供了“燃料”。座椅、隔音材料等在高溫下容易燃燒,進一步加速了火勢的擴散。
新能源汽車火災的撲救難度也遠高于傳統燃油車。即使外部明火被撲滅,處于熱失控狀態的電池仍會持續釋放大量熱量,導致火勢復燃。普通的水基或干粉滅火器對電池火災效果有限,水可能引發導電事故,而干粉難以深入電池內部抑制反應。
汽車車身結構和電池包布局的復雜性也增加了滅火難度。一些隱蔽部位難以接近,導致滅火工作無法全面開展,火勢可能因此反復。
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隱患,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需格外注意。例如,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充電,定期檢查電池狀態,以及在發生碰撞后立即遠離車輛并報警。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火災風險,保障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