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關于優化業務準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有序擴大衛星通信業務開放范圍,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文件設定了2030年發展目標,包括實現手機直連衛星等新型服務規模化應用,培育千萬級用戶市場。作為國內唯一具備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全牌照的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自2023年9月起逐步開放手機、車載終端等直連衛星服務,目前天通衛星系統用戶規模已突破290萬。
在川藏線自駕的陳先生通過衛星電話向家人報平安的場景,折射出衛星通信從專業領域向大眾消費市場的轉變。這種轉變始于2023年華為Mate 60 Pro手機搭載天通一號衛星系統實現商用,首次讓普通智能手機具備衛星通信能力。當時該服務主要服務于應急救援、海洋漁業等專業場景,經過兩年發展,用戶規模增長近十倍,終端設備出貨量超過2300萬臺,形成從旗艦機型到中端產品的完整產品線。
技術突破推動服務普惠化進程。截至2025年4月,中國電信已與華為、小米、榮耀等七大手機廠商合作推出30款直連衛星終端,包括小米14Ultra、榮耀Magic6 Pro等熱門機型。2025年2月,三方聯合研發的衛星圖片傳輸技術取得突破,通過AI強壓縮算法將圖像數據量縮減數千倍,在小米15Ultra上實現衛星網絡下圖片和即時消息的穩定傳輸。這項技術使衛星通信從傳統文字傳輸升級為多媒體交互,相關技術參數已通過行業認證。
服務模式創新進一步降低使用門檻。2025年7月四川雅安發布的"直連衛星全場景方案",實現用戶"不換卡、不換號"自動切換衛星網絡,徹底消除地面與衛星通信的割裂感。此前獲得的E.164(882)52和E.212(901)09國際碼號資源,更使中國電信成為國內首個具備全球衛星通信服務能力的運營商,為跨境通信奠定基礎。
作為中央企業,中國電信構建了覆蓋芯片研發、終端制造、網絡建設的完整產業鏈。天通一號衛星系統已形成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服務范圍延伸至東南亞17個國家和地區。在汽車領域,與比亞迪、吉利等6家車企合作推出6款直連衛星車型,實現雙向語音和短信功能;航空領域與中國國航合作的VoWiFi項目,使乘客在萬米高空享受與地面相同的通信體驗;文旅領域在雅安打造的"衛星+旅游"方案,已為5485戶用戶提供安全保障服務。
國際市場拓展取得實質性突破。2025年5月,中國電信與老撾ETL公司聯合推出的天通衛星服務正式商用,同步啟動的"百村通"計劃已在老撾偏遠地區部署衛星通信節點,惠及當地農業生產。依托天通一號系統的跨境覆蓋能力,中國電信構建了"天地空"一體化通信網絡,從東南亞漁民的遠洋作業到農戶的農產品交易,衛星服務正在重塑"數字絲綢之路"的通信格局。
標準制定領域持續發力。通過深度參與國際電信聯盟(ITU)標準制定,中國電信已提交多項技術提案,推動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為國際規范。這種從技術輸出到標準引領的轉變,不僅提升了中國衛星通信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更為服務規模化出海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天通衛星系統正在加速形成覆蓋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服務運營的全產業鏈國際合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