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首次亮相的人工智能專館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記者在現場發現,人工智能技術正成為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的新引擎,展現出雙方在產業鏈協同方面的巨大潛力。
走進人工智能展館,撲面而來的是滿滿的科技感。從服務到制造,從能源到消費,各類AI產品覆蓋多個領域。其中,一款透明屏產品吸引了眾多外賓的目光。印度尼西亞專業觀眾安東尼·哈迪在體驗后表示:"兩個國家的人可以無障礙實時溝通,而且非常精準,這種技術太先進了。"
據AI透明屏產品運營經理王晨介紹,這款設備支持37種語言互譯,主要應用于機場、酒店等公共服務窗口。"東盟國家游客眾多,這款產品能完美解決溝通問題。"王晨說。在展館另一側,一款集成顯示、攝像和AI翻譯功能的智能眼鏡也備受關注,其算法針對東盟多語種環境進行了優化,支持印尼語、泰語等語言的互譯。
醫療領域的AI應用同樣引人注目。在骨科手術機器人展臺,參展商鐘贛汶向記者演示了機械臂的精準操作:"設計好螺釘位置后,機械臂能快速、準確地將其安裝到位。"這種技術不僅提高了手術效率,也降低了人為操作的風險。
參展企業負責人表示,中國在AI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優勢,而東盟市場潛力巨大。過去,中國企業出海常面臨市場準入問題,但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推進,雙方在標準和規則層面的互認正在加快,為企業產品落地東盟創造了更有利的環境。
除了展示產品,不少企業還帶來了服務和解決方案。參展商王臻介紹:"我們通過AI分析對外貿易企業的需求,包括境外法律法規等內容,搭建服務貿易合作平臺,幫助國內企業更便捷地'走出去'。"這種從產品到服務的全方位展示,體現了中國與東盟在AI領域合作的深度與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