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車自動駕駛部門經歷了一場深度組織重構,此次調整涉及多個研發單元的拆分與重組,旨在加速技術突破與產品落地,推動自動駕駛組織向AI化轉型。
據內部人士透露,原自動駕駛部門下設的三大核心研發團隊已全面調整。此前由高級總監賈鵬主導的VLA與世界模型研發、夏中譜負責的端到端模型研發,以及王佳佳掌舵的量產研發團隊,均因負責人離職創業而進行重組。三位高管于年內相繼離開,轉而投身自動駕駛相關創業項目。
調整后,部門架構從原有三級體系升級為11個二級部門。模型算法領域拆分為基礎模型、VLA模型、模型工程三大板塊,分別由侯文博、詹錕、趙志勇接管;量產研發則細分為量產交付、軟件研發、主動安全三個團隊,負責人依次為劉鑫磊、鄭漢斌、徐志濤;數據閉環體系分化為數據平臺與數據標注兩個部門,由范京琛、凌琳統籌。規劃管理與AI評測運營兩大部門維持原有架構,繼續由李當當、湛逸飛領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提拔的負責人多來自原三級團隊骨干,公司認為其在過往項目中展現出“顯著戰功”。新增的創新業務部聚焦對外技術合作、預研及海外市場拓展,由原數據閉環負責人佘黨恩轉任管理。所有二級部門負責人均直接向自動駕駛研發高級副總裁郎咸朋匯報。
技術路線切換成為此次調整的核心動因。自2023年創始人李想提出AI戰略,將企業愿景升級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后,理想汽車持續加大智能駕駛投入。技術方案從規則驅動轉向模型驅動,端到端系統升級為VLA架構。2024年10月,端到端+VLM輔助駕駛方案的落地,使理想躋身行業第一梯隊。但隨后公司迅速將VLA確立為下一代技術方向,資源與人力全面傾斜,這一轉變被認為是夏中譜離職的關鍵因素。
作為融合視覺、語言與動作信息的下一代技術,VLA模型面臨諸多技術挑戰。理想已在云端部署13 EFLOPS算力,訓練32B參數大模型,對產品體驗提出更高要求。今年8月,隨著i8車型交付,理想成為全球首家應用VLA模型的車企,9月覆蓋全系AD Max車型。然而,研發壓力隨之倍增,賈鵬團隊在技術攻堅中承擔重任。
在內部信中,郎咸朋明確表示,VLA+RL閉環是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必經之路,也是公司AI戰略的核心支撐。他強調,作為行業后來者,理想無法通過模仿或局部優化突破現有市場格局,必須開辟新賽道、定義新標準。隨著技術路線清晰化,市場競爭窗口期日益緊迫,組織調整成為必然選擇。
此次調整還涉及開發模式的重大變革。理想宣布取消大規模“封閉開發”,即此前要求團隊集中辦公、物理隔離以提升效率的做法。郎咸朋指出,該模式在端到端系統研發、超級對齊及VLA交付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跨部門人員管理混亂、長期異地出差等問題。隨著技術方向明確,他要求二級部門負責人以專業協作替代集中開發,強調“像球隊一樣為共同目標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