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電商平臺宣布啟動“綠色消費月”活動,通過發放專屬消費券、推出環保商品專區等方式,鼓勵消費者參與綠色消費實踐。此次活動覆蓋全國多個城市,預計將惠及數百萬用戶,旨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消費領域的深入落地。
活動期間,平臺聯合超過200家品牌推出“低碳商品專區”,涵蓋家電、日用品、服飾等多個品類。所有入選商品均需通過嚴格的環保認證,包括能源效率等級、可回收材料使用比例等指標。例如,某品牌推出的節能空調較傳統型號節能30%,而另一款可降解包裝的洗護產品則減少了70%的塑料使用。
為提升消費者參與度,平臺每日發放總額達500萬元的綠色消費券。用戶可通過完成環保知識問答、分享綠色生活技巧等任務獲取額外優惠券。據統計,活動首日就有超過50萬用戶參與互動,領取的消費券中近60%被用于購買節能家電和環保日用品。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參與活動的品牌中,有超過40%的企業在過去三年內增加了環保研發投入。某家電企業負責人表示,通過與平臺合作,其環保系列產品的銷量同比增長了120%,“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認可度正在快速提升”。
活動還設置了“舊物回收”環節,消費者可將閑置電子產品、包裝材料等送至指定回收點,兌換平臺積分或優惠券。在北京某社區回收點,工作人員介紹,活動開展三天內已收集舊手機200余部、廢舊電池150公斤,這些物品將由專業機構進行環保處理。
環保專家指出,此類活動不僅直接減少了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習慣。數據顯示,參與活動的用戶中,有78%表示未來會優先選擇環保商品,這一比例較活動前提升了23個百分點。
平臺負責人透露,未來計劃將“綠色消費月”打造成年度品牌活動,并逐步擴大合作范圍,引入更多中小環保企業。同時,平臺正在開發碳積分系統,消費者購買環保商品可積累積分,用于兌換公益林種植名額等環保獎勵。
隨著活動持續推進,多地商場、超市也紛紛加入綠色消費推廣行列。上海某購物中心在活動期間設置了環保主題展區,通過互動游戲向消費者普及低碳生活知識。商場負責人表示,此類活動有助于提升消費者對商場的環保形象認知,活動期間客流量同比增長了15%。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近年來我國環保相關企業注冊量持續增長,2023年新增注冊企業超過12萬家。業內人士認為,電商平臺推動的綠色消費活動,將進一步激發市場對環保產品的需求,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綠色轉型。
目前,“綠色消費月”活動仍在持續進行中,平臺表示將根據用戶反饋不斷優化活動形式,未來或引入區塊鏈技術追蹤商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為消費者提供更透明的環保消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