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涉谷的繁華街區,一座大樓被改造成沉浸式體驗空間,Netflix日本十周年慶典在此拉開帷幕。這場為期十天的活動,不僅是對過去十年內容布局的回顧,更是一次向市場宣告:Netflix正從內容平臺轉型為可體驗、可消費的超級IP。
一樓向公眾免費開放,巨型Logo與打卡裝置吸引路人駐足。限定爆米花、紀念特刊、Switch合作刊物隨手可得,輕松的氛圍讓人仿佛置身夏日祭典。二三樓則需預約進入,布景還原了日本觀眾熟悉的Netflix經典場景——《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的撲克牌游戲區,參與者需戴上電擊手環,失敗者將體驗輕微電流刺激,尖叫聲與笑聲此起彼伏;《First Love》的沉浸式布景成為熱門拍照點,粉絲們排隊復刻劇中場景,上傳社交媒體。
活動現場,音樂劇集《玻璃之心》的樂器與服裝展區引發安靜駐足,玻璃柜前的觀眾感嘆虛構與現實的距離。動漫專區則集中展示了《幽游白書》真人版等原創作品,凸顯Netflix對本土內容的深耕。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爆款《怪奇物語》未設獨立專區,轉而通過《彌留之國的愛麗絲》《海賊王真人版》等本土化內容強化用戶黏性。這種策略折射出平臺轉向:不再依賴單一爆款,而是通過持續的本土創作,將用戶情感鎖定于“Netflix”品牌本身。
入口處的主題標語“次のエピソードへ”(邁向下一集)貫穿全場,既指用戶觀看的下一個片段,也暗含平臺對未來的承諾。活動現場,Netflix標志物如默認用戶頭像、品牌周邊占據顯著位置,周邊販售區中,與日本潮流品牌Beams的聯名服飾大受歡迎,印證了平臺作為潮流符號的影響力。這種“品牌即類型”的邏輯,與迪士尼通過樂園、周邊延展故事的方式異曲同工——將內容符號收攏于平臺容器,最終輸出“Netflix”這一關鍵詞。
對國內長視頻平臺而言,這場慶典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思路。過去十年,行業常陷入“下一部爆款”的焦慮,會員增長依賴熱劇拉動,但用戶忠誠度往往與流量明星綁定,而非平臺本身。Netflix的實踐表明,平臺可通過符號化內容沉淀品牌資產,將線下活動、周邊體驗、社交話題轉化為情感紐帶。即使某部劇集口碑一般,用戶仍可能因品牌認同而持續留存——這種經營方式比單一爆款更穩定、更長期。
活動尾聲,許多參與者感慨“十年就這樣過去了”,也有人表示“想重刷一遍《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當“大家和Netflix的十年”成為社交媒體打卡標簽,平臺已悄然完成從幕后到臺前的轉變:它不再是作品的放映廳,而是觀眾主動投射情感與記憶的品牌主體。對于國內長視頻行業,這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啟發——真正的長期主義,或許不在于追逐下一個爆款,而在于如何讓平臺本身,成為用戶愿意長期追隨的“下一個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