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近日表示,人工智能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而無人駕駛技術作為其重要分支,展現出極強的商業化落地潛力,有望在短期內創造巨大經濟價值。這一判斷與當前智能駕駛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高度契合。
在政策紅利與技術突破的雙重推動下,智能駕駛企業正加速向港股市場聚集。這些企業不僅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更肩負著推動產業鏈從技術研發向規模化商用轉型的重任,為香港資本市場注入強勁的科技動能。據富途牛牛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多家智能駕駛相關企業股價表現亮眼:地平線機器人(09660.HK)累計漲幅達184%,禾賽科技(HSAI.US)美股價格翻倍,曹操出行(02643.HK)、速騰聚創(02498.HK)等個股也呈現活躍態勢。
自動駕駛產業鏈已形成完整生態,涵蓋芯片、傳感器、出行服務等多個環節。主要上市公司包括:芯片領域的黑芝麻智能(02533.HK)與地平線;激光雷達龍頭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出行服務提供商文遠知行(WRD.US)、小馬智行(PONY.US)、曹操出行及如祺出行(09680.HK);輔助駕駛算法企業佑駕創新(02431.HK)等。隨著L2級輔助駕駛在中低端車型的滲透率持續提升,以及L4級Robotaxi在多個城市啟動規模化運營,行業正式邁入商業價值兌現期。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輔助駕駛滲透率已從2024年底的51%提升至59%,預計未來仍將保持增長。盡管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有待提升,但多家企業上半年營收實現雙位數增長:地平線營收同比激增67.6%至15.67億元,其中汽車產品及解決方案收入暴增250%;禾賽科技二季度營收突破7億元,同比增幅超53%,主要得益于車企對高階輔助駕駛激光雷達采購量的快速增長。業內普遍認為,隨著規模化效應顯現,行業盈利能力將逐步增強,虧損企業有望轉向盈利。
政策支持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催化劑。目前,國內L3級自動駕駛準入和上路試點正有序推進,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允許Robotaxi在無安全員情況下收費運營。小馬智行、百度等頭部企業獲得示范運營牌照,開始面向公眾提供收費服務。這一政策突破相當于為產業鏈發放了“準生證”和“營業執照”,極大刺激了主機廠搭載高階智駕系統的需求,也推動了Robotaxi運營規模的擴張。
技術進步同樣為行業注入強勁動力。地平線推出的征程6B處理硬件采用高度集成設計,使前視一體機ADAS系統性能提升一倍,其產品組合已覆蓋高、中、低端市場。激光雷達領域,禾賽科技與速騰聚創持續追求更高性能指標:速騰聚創與英偉達深化合作,其可量產的高性能車規級數字化激光雷達E1、EMX和EM4將接入NVIDIA DRIVE生態,為車載計算平臺提供高清三維感知數據,加速車企部署應用進程。標普全球汽車研究顯示,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高階輔助駕駛從“輔助”向“自主”跨越的核心驅動力,隨著算法安全性提升和量子計算、邊緣AI等技術成熟,全場景自動化駕駛指日可待。
資本市場的持續加碼為行業提供了堅實支撐。8月14日,地平線機器人獲英國老牌資產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增持近2500萬股H股,價值約1.87億港元;8月15日,文遠知行宣布獲得東南亞超級應用平臺Grab數千萬美元股權投資。這些資金注入不僅為企業技術研發提供了保障,也進一步驗證了市場對自動駕駛賽道長期價值的認可。
從運營數據看,頭部企業已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接受度。2025年第二季度,百度旗下蘿卜快跑Robotaxi在全球完成超220萬次出行服務,同比大漲148%;小馬智行Robotaxi車輛規模突破500臺,注冊用戶同比增長136%,用戶黏性與運營效率同步提升。小馬智行創始人、CEO彭軍表示,公司非常有信心在2025年底實現千臺Robotaxi運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