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汽車制造商與互聯網出行平臺深度綁定,Robotaxi賽道正迎來新的變量。東風汽車旗下啟辰品牌與哈啰出行近日簽署萬臺級訂單協議,計劃通過前裝量產方式在2026年實現萬輛級Robotaxi部署,這場合作被視為傳統車企突破增長瓶頸的關鍵布局。
在Robotaxi領域,百度"蘿卜快跑"、文遠知行等科技企業已占據先發優勢,但商業化進程始終受制于高昂的單車成本與運營費用。據行業研究,2023年無人駕駛出租車每公里運營成本已降至4.5元,較2019年的23元大幅下降,預計2026年將進一步壓縮至2.1元,這個臨界點被業界稱為盈利的"黃金交叉點"。
此次合作創造性地整合了雙方核心資源。啟辰提供的VX6智能純電SUV經過專門設計,大空間結構既能容納自動駕駛傳感器,又可保障乘客舒適性。哈啰則帶來其自主研發的L4級解決方案HI-D,采用"車路云"一體化架構,傳感器與算力平臺均通過車規級認證。這種"硬件+軟件"的垂直整合模式,直指當前行業成本居高不下的痛點。
哈啰CEO楊磊透露,合作車型產線已進入搭建階段,2026年將率先在10個以上城市實現規模運營,2027年全球部署量計劃突破5萬輛。這種"先國內后海外"的推進策略,與當年共享單車通過密集投放快速占領市場的路徑不謀而合。
對于東風而言,這場合作承載著戰略轉型的迫切需求。在乘用車市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這家老牌車企需要開辟新的增長極。啟辰VX6作為合作載體,不僅需要完成從消費級到運營級的改造,更要通過規模化生產將單車成本控制在合理區間。據測算,當單個城市車隊規模超過1000輛時,企業有望提前實現收支平衡。
成本下降的驅動力來自兩方面:硬件層面,激光雷達等核心部件因規模化生產價格持續走低;運營層面,算法優化使車輛空駛率顯著降低。這種雙重效應正在重塑行業經濟模型,使得Robotaxi從技術驗證階段邁向商業落地階段。
但挑戰依然存在。技術可靠性、政策法規、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交織,要求合作方必須在技術迭代、成本控制、運營效率三個維度找到平衡點。特別是當車輛規模從千輛級躍升至萬輛級時,系統穩定性、應急響應能力等都將面臨嚴峻考驗。
這場跨界實驗的成敗,或將重新定義Robotaxi的競爭規則。當傳統制造優勢與互聯網運營思維深度融合,或許能開辟出一條既不同于科技公司,又有別于初創企業的獨特路徑。但最終能否復制共享單車的爆發式增長,仍取決于能否在2026年前完成技術成熟度與成本結構的雙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