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AI開源見解論壇上,螞蟻開源與Inclusion AI共同發布了《全球大模型開源開發生態全景與趨勢報告》2.0版。該報告基于首次發布后百余天的開源社區動態,全面分析了人工智能開源領域的發展現狀與未來方向。
從開發者地域分布來看,全球參與開源項目的開發者中,美國占比24%,中國緊隨其后占18%,印度、德國和英國分別貢獻8%、6%和5%。中美兩國合計貢獻了超過四成的核心開發力量。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在開源模式上更傾向于開放權重,而美國頭部企業則多采用閉源策略。螞蟻開源負責人王旭形象地比喻:“這些開源項目就像數字積木,開發者可以自由組合創新,中國的共享實踐正在為全球生態注入新的活力。”
報告特別指出,AI編程工具正經歷爆發式增長。這類工具通過自動生成和修改代碼,顯著提升了開發效率。數據顯示,2025年新推出的Coding工具平均獲得超過3萬名開發者的Star關注,其中Google推出的Gemini CLI開源僅3個月便突破6萬星標。在工具形態上,“命令行工具”因其輕便靈活受到開發者青睞,而“集成開發環境插件”則更注重開發流程的整合。王旭團隊觀察到,模型廠商通常從命令行工具切入市場,而用戶體驗團隊則更傾向開發環境插件,兩種路線共同推動著編程效率的變革。
論壇還同步發布了2025大模型發展時間線全景圖,詳細梳理了當年國內外主流廠商的大模型發布動態,涵蓋開放參數模型和閉源模型,并標注了模型參數、模態等關鍵信息。報告指出,當前大模型發展呈現五大趨勢:中美在開源與閉源路線上的分化加??;MoE架構推動模型參數規?;?;強化學習顯著提升模型推理能力;多模態模型成為主流;模型評價方式分化為主觀投票與客觀評測并行。
隨著大模型能力的不斷提升,開發者對AI助手的需求日益迫切。報告預測,未來程序員可能會將更多重復性工作交給AI工具,轉而專注于創意設計和復雜問題解決。這一轉變或將重塑軟件開發行業的分工模式,推動行業向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