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規模最大的服務貿易領域綜合型展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一款名為“知行IntAct”(Intelligent Action)的混合智能體產品正式亮相,引發業界高度關注。這款由北京數基建研發的創新產品,以AI為核心驅動力,為城市治理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北京數基建產品與研發中心總監蘭紅月在發布會上指出,傳統城市治理存在“被動響應”“技術支撐不足”等突出問題。為此,公司基于“人機共生”理念,構建了“知行IntAct”產品體系,旨在推動城市治理向主動預防模式轉型。該體系通過AI與人類智慧的深度協同,賦予城市“自主感知、智能分析、快速決策”能力,實現治理效能的質的飛躍。
“知行IntAct”的核心理念可概括為“人機共生·知行合一”。其中,“知”體現為AI主導的全域感知與智能分析,依托多模態數據處理技術,實現城市運行狀態的精準捕捉;“行”則強調人類在決策優化與價值把控中的主導作用,確保技術應用符合社會需求。兩者通過高效協同,形成“感知-分析-決策-執行”的閉環治理鏈條。
產品體系由“知者”與“行者”兩大平臺構成。“知者”作為城市治理大模型服務平臺,整合了多模態知識庫、行業垂類大模型及工具開發平臺,通過大模型與RAG、NL2SQL等技術的融合,構建了智能事件發現、問答、問數、報告四大核心應用Agent,實現治理流程的全智能化。例如,其智能事件發現功能可自動識別城市運行中的異常情況,并生成處置建議。
“行者”平臺則聚焦執行環節,通過城市家具綜合管理、AI眾源巡檢調度及綜合態勢運行中心,打通“問題發現-分析-派單-處置-復檢-評價”的全流程。在北京經開區的實踐中,該平臺使市民熱線案件量同比下降85%,AI巡檢發現的事件數是人工的3.3倍,顯著提升了治理效率。
目前,“知行IntAct”已在四大場景中展現強大能力。在城市資產管理領域,AI與多模態感知技術實現了城市家具的自動化采集與智能化管理,全市超125萬個設施數據入庫,臺賬成本降低60%,更新周期從年縮短至月。道路健康管理方面,三維探地雷達與實時AI解譯技術可常態化檢測地下隱患,處置周期縮短75%。
針對城市濱水空間的安全與環境挑戰,北京數基建推出了水岸協同智慧管理方案。通過部署“多桿合一”設備、無人巡檢車、救援艇及機器犬,實現多智能體協同作業,分區識別、按需配置、分時管控,有效提升了濱水區域的管理水平。在城市空間宜居性提升上,7x24小時運行的“城市掃描儀”結合自動駕駛與AI算法,大幅減少了人工巡檢負擔。
北京數基建的實踐表明,AI技術可為城市賦予“免疫系統”,構建多元主體共治、可持續運營的治理體系。這一創新不僅推動了“提效降本”向“韌性繁榮”的升級,更為全球城市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