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時代,奔馳G級一直是越野領域的標志性存在。然而,當電動化浪潮席卷而來,純電版奔馳G580的推出卻未能延續輝煌。上市一年,其國內市場銷量不足百臺,遠低于市場預期。這一結果背后,既有越野性能下降、車身過重、續航受限等技術層面的爭議,但價格過高無疑是關鍵因素之一。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純電G580起售價高達217萬元,歐洲市場起售價也達到14.26萬歐元,與搭載V8發動機的燃油版G63價格接近。然而,性能表現卻難以與之匹敵。市場反饋顯示,消費者對純電大G的接受度遠低于傳統燃油車型,價格成為橫亙在銷量增長前的一道屏障。
面對這一困境,奔馳正醞釀一場產品策略的調整。在不久前的慕尼黑車展上,官方確認了未來G級家族的規劃:除保留常規G級外,還將推出緊湊級定位的“小G”以及復出的敞篷版車型。其中,緊湊級奔馳小G的定位尤為引人關注——它能否成為填補市場空白的破局者?
根據公開信息,這款新車將采用全新純電平臺開發,與現款G580的平臺架構完全不同。動力系統或與近期全球首發的純電奔馳GLC類似,搭載94.0千瓦時電池組、eATS 2.0電驅系統及2擋變速箱,四驅版和高性能版分別提供483馬力和608馬力。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采用純電驅動,新車仍堅持非承載式車身結構,延續硬派越野的核心基因。
平臺選擇上,奔馳小G與新一代800V高壓純電架構MB.EA的關聯性被排除。一方面,非承載式車身與承載式車身車型難以共用平臺;另一方面,MB.EA平臺專為中大型車型設計,而小G的尺寸定位顯然不符。奔馳董事長康林松在車展上明確表示:“Mini G是一款獨特的車型,必須開發專屬平臺,而非基于現有架構改造。”
設計層面,奔馳小G并非簡單縮小版G580。首席運營官薛夫銘透露,新車將采用大量獨特車身組件,連門把手設計也與經典大G不同。從官方釋放的剪影來看,方盒子造型得以保留,但細節處理將凸顯差異化定位。目前,車輛的具體設計、門數配置等信息尚未公布,測試騾車即將進入路測階段,更多細節有望隨后揭曉。
從產品定位看,奔馳小G或扮演“純電吉姆尼”的角色——兼顧城市通勤的靈活性與硬核越野能力,同時以緊湊尺寸吸引年輕消費者。這一策略在國內市場頗具針對性:當前新能源越野車多為混動中大型SUV,如方程豹豹5、坦克300混動版等,純電硬派越野且尺寸緊湊的車型幾乎空白。即便是價格較低的方程豹鈦3、iCAR V23等,也僅具備越野風格,缺乏非承載式車身的硬核配置。
價格層面,若以G580售價為基準,小G的價格下探空間巨大。假設其定價降至100萬元左右,仍遠高于國內同級新能源車型(如坦克300 Hi4-T混動版售價24.98萬元),但與純燃油的英力士擲彈兵等進口車型形成競爭。這種“錯位競爭”策略,或為奔馳開辟新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