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CF中國網絡大會(CCF ChinaNet 2025)期間,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智聯生態,數創未來”主題論壇于沈陽成功舉辦。此次論壇匯聚了鄔江興、錢德沛、張宏科等多位院士,他們通過主旨報告分享了前沿觀點。會上,華為發布的《數據通信未來技術趨勢》報告成為焦點,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研發副總裁、數通技術規劃部部長金閩偉在論壇上指出,數據通信網絡的發展始終與終端和應用需求緊密相連。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引發的智能化變革正以驚人速度重塑各行業。隨著智能體泛在互聯趨勢的興起,新場景、新業務和新終端不斷涌現,成為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的核心動力。他預測,未來十年,超級智能、超越連接和可持續發展將引領千行百業進入普惠智能時代。
基于對數據通信業務的深入理解,華為提出了未來十年的技術趨勢與研究方向,呼吁學術界和產業界共同探索創新路徑。其中,智算DCN技術被視為關鍵方向之一。為滿足算力規模千倍增長和推理成本千倍下降的需求,研究需聚焦“減少轉換、減少跳數、減少數據”等方向,在網絡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實現規模百倍增長、帶寬十倍增長和通信效率十倍提升。
在算網融合方面,華為提出智算廣域技術。未來,企業和個人對算力的需求將如同用水用電般便捷。算力/數據服務、智能體通信和基礎承載網絡的相互作用將持續增強。為此,需研究算網一體化架構和算網協同服務技術,推動算力應用與網絡的深度融合,實現普惠AI服務。
智能園區的發展也被視為重要趨勢。隨著智能IOT終端和企業大模型的普及,企業園區將升級為智能空間基礎設施,服務于“碳基增強員工”、“數字員工”和“具身員工”。園區網絡需在連接、策略和體驗三個方向實現突破,以滿足硅基員工和智能數字空間的發展需求。
泛在互聯方面,空天地海一體的全域智聯將進入萬億連接、萬物智聯時代。IP協議仍是未來通信網絡的核心,IPv6的創新將滿足不同場景和業務擴展下的確定性、動態性和體驗保障需求。同時,智能體之間的通信將催生新協議,推動尋址機制、通信機制和交互協議的變革。
WLAN技術的發展同樣引人注目。未來,WLAN將超越傳統連接,實現局域/個域/體域三網合一,并集成連感算能安五面一體功能。量子互聯網從量子密鑰分發向量子分組通信的演進,將為泛在量子信息互聯奠定基礎。面對量子計算對經典通信安全加密的挑戰,通信基礎設施需升級以適應量子加密需求。
在安全領域,AI的普及增強了黑客攻擊手段,促進了黑產的“工業化”。隨著海量異構終端的發展和空天海地的泛在接入,網絡風險暴露面持續擴大。為此,安全防御將轉向網安一體防護,基于全棧可信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和全面零信任理念,動態調整和優化安全策略。安全大模型和安全智能體將成為業界突破方向,實現AI對抗AI。
自智網絡的發展也備受關注。AI在認知任務中的表現持續超越人類,智能體技術的發展增強了AI任務執行和閉環能力。網絡數字孿生和通信智能體技術是構筑ADN自智網絡的兩大基石。未來,網絡將走向“零等待、零接觸、零故障”和“自配置、自修復、自優化”的自動駕駛網絡,重塑網絡體驗和運維方式。
智能原生技術的發展將推動網元設備向智能化演進。端側AI在隱私保護、實時響應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使其成為未來設備智能化的關鍵。智能化的網元將具備多維感知、實時決策和自演進自優化能力,與通信大模型協作實現網絡自動駕駛,并增強網絡的基礎連接屬性。
最后,綠色低碳技術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碳中和目標促使綠色低碳技術持續發展,AI技術在設備智慧節能、網絡潮汐節能和環境協同節能方面已取得實踐成果。未來,AI技術將融入全生命周期低碳發展轉型的設計中,進一步系統性降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