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在動力系統領域取得關鍵突破,其申請的“動力總成及車輛”專利引發行業關注。該專利通過創新性的結構設計,為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的集成化與小型化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尤其在優化車內空間布局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
專利核心在于“嵌套式”動力總成設計。根據技術文件披露,該方案將發動機、發電機與驅動電機整合于單一殼體內,通過發動機曲軸延伸至安裝腔并與發電機直連的結構,實現發電機環繞驅動電機的緊湊布局。這種設計不僅減少了30%以上的軸向尺寸,還通過簡化零部件數量降低了整體重量,為電動汽車前艙空間釋放出更多可用區域。
行業分析指出,在電動汽車追求長續航與高效空間利用的背景下,動力總成的小型化已成為技術競爭的關鍵賽道。小米此次專利通過結構創新,在保持動力性能的同時,將傳統分體式布局的體積壓縮至原有水平的65%左右。這種集成化設計不僅提升了車輛設計的靈活性,更為電池組擴容和智能駕駛硬件布局創造了條件。
從企業布局來看,小米汽車自2021年成立至今,已累計申請數百項核心技術專利,注冊資本達10億元的研發投入彰顯其技術深耕的決心。近期公布的招投標信息顯示,該公司在電池管理系統、輕量化材料等領域持續發力,形成從動力總成到整車集成的技術閉環。
市場觀察人士認為,這項專利的商業化應用將帶來雙重效益:一方面通過空間優化提升乘員艙舒適度,另一方面通過結構簡化降低制造成本。在20-30萬元主流電動汽車市場,這種技術優勢可能轉化為產品競爭力的重要籌碼。隨著小米汽車首款車型量產進程推進,其技術儲備的轉化效率將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