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北京市海淀區打造的標志性活動“海淀之夜”于頤和園內拉開帷幕。作為活動亮點之一,銀河通用發布了融合具身智能技術與中華文化元素的“頤和園×海淀有禮”聯名款銀河太空艙,并宣布其正式進入常態化運營階段。據企業介紹,此次合作是銀河通用與頤和園管理處的首次聯名,同時也是與海淀文旅集團的首次官方合作。
這款太空艙由銀河通用自主研發的具身智能機器人Galbot全程運營,集成了語音交互、訂單處理、商品抓取與遞送等全流程自主功能。在9平方米的緊湊空間內,機器人可24小時不間斷提供飲品、零食、文創產品及藥品等高頻消費品的銷售服務,支持冷藏、冷凍等多種商品形態。數據顯示,單艙日均服務能力超千人次,訂單量可達500單,周邊區域人流量預計提升30%-40%,有效激活了景區商業活力。
銀河通用創始人王鶴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零售場景因其規模大、容錯空間高的特點,成為人形機器人落地的理想試驗場。他透露,公司今年量產規模已突破千臺,其中大部分將直接投入實際應用場景,而非單純作為技術展示。與其他企業側重解決方案銷售的模式不同,銀河通用更注重機器人的自主運行能力,目前已有部分設備在樓宇場景中實現自然語言對話功能測試。
針對老年群體對智能設備操作顧慮的問題,王鶴表示,具身智能機器人的核心優勢在于通過大模型驅動實現自然交互。他透露,待對話功能在本地場景完成充分驗證后,將逐步推廣至全國太空艙網點,屆時用戶可通過語音指令完成下單操作。這種設計有效降低了技術使用門檻,使不同年齡層消費者都能便捷享受智能服務。
在行業發展趨勢方面,王鶴預測人形機器人市場將進入高速增長期。他預計,2026年行業量產規模和應用范圍將以2-3倍速度擴張,未來三年有望實現十倍增長。不過他同時強調,行業發展的核心在于創造實際經濟價值,需要保持戰略耐心。隨著技術成熟度提升,機器人應用場景將從B2B向B2C及C端市場延伸,未來具備情感交互能力的雙足機器人或將重塑陪伴服務領域。
此次太空艙落地頤和園,標志著具身智能技術與文化消費場景的深度融合。通過機器人自主運營模式,項目不僅展現了科技賦能傳統產業的創新路徑,更為人工智能商業化應用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王鶴在演講中指出,文化遺產與前沿科技的結合將持續為文旅產業注入發展動能,這種跨界融合模式或將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