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應用日益廣泛的當下,數據安全挑戰愈發嚴峻。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中國數據安全管理平臺市場份額報告(2024)》揭示了一個重要趨勢:中國數據安全市場正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變革。作為通信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國電信深刻認識到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正從技術創新和生態共建兩個維度出發,全方位守護數據安全底線。
隨著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數據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數據泄露、隱私侵犯、數據篡改等事件頻發,對個人、企業乃至國家安全都構成了嚴重威脅。在此背景下,數據安全治理顯得尤為重要。我國數據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展現出強勁活力與巨大潛力。2024年,我國年度數據生產總量達到41.06澤字節,同比增長25%,數據領域相關企業超過19萬家,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進一步彰顯了國家對數據產業的高度重視。
然而,數據產業的繁榮發展也帶來了數據安全問題的加劇。數據泄露風險不斷攀升,IBM調查顯示,2024年全球數據泄露的平均成本達到488萬美元的新高,同比增長10%。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也讓人們更加關注新技術環境下的隱私保護。為了應對數據泄露風險,實現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可見、可知、可管、可控”已成為行業共識。
中國電信依托技術優勢,在數據安全領域不斷推陳出新,以科技創新鍛造數據安全“硬實力”。量子技術作為中國電信的戰略性新興業務之一,以其獨特的加密原理為數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國電信牽頭多項量子技術研究項目,申請了大量專利和知識產權,構建了多重產品構成的量子安全體系。在云技術領域,中國電信開創了云網安全中臺,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提供靈活編排的安全原子能力,實現了云網安全風險的全面掌控。
中國電信的天翼云構建了自研的云原生安全運營體系,包括云等保專區、主機衛士、云WAF、云防火墻等核心安全產品,實現了“云+安全”的無縫融合,滿足了企業云上安全需求。中國電信還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數據安全領域的應用,通過實時監測與智能預警,確保數據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
在生態共建方面,中國電信積極促進行業企業間的合作,共同繪制數據安全“新藍圖”。與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開展量子通信技術在數據安全領域的應用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同時,中國電信通過參與或舉辦數據安全論壇等活動,加強與行業內其他企業、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數據安全技術的創新發展和行業標準的完善。在與行業企業的合作中,中國電信牽頭建設云網基礎設施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國家級5G安全接入標準體系,為金融行業等建設安全泛在的新型基礎設施。
中國電信與交通銀行、華為公司聯手打造的5G全域智能金融云專網,為金融行業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礎設施。中國電信還與多家企業、科研院校等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平臺賦能安全生產與應急,推動數據安全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