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只是入口,物流才是終局。
狠人劉強東,又在下一盤大棋。
官宣!京東拿下比亞迪
東邊不亮西邊亮,在外賣業務降速求穩的時候,京東的其他動作可沒有慢下來。
就在昨天(7月22日),京東汽車官方公眾號用一則重磅消息吸引了市場注意:
京東宣布,7月21日,京東汽車與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自此成為其在售后領域的電商合作平臺。
不僅如此,京東汽車還特別強調:此次合作標志著比亞迪首次在售后領域與頭部電商平臺進行聯合。
圖源:京東養車直通車
必須承認,只有在看了此次堪稱“全鏈路打通”的合作內容之后,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首次合作”的含金量。
據京東汽車介紹,雙方將圍繞比亞迪官方旗艦店展開共建,拓展線上服務能力,構建包含原廠保養、輪胎、配件、汽車精品等在內的一站式售后服務系統。
比亞迪旗下的“精誠一家”服務網絡也將在京東開設獨立店鋪,不再局限于比亞迪車主,而是面向所有品牌用戶。
具體而言,“精誠一家汽車養護官方旗艦店”將上線燃油保養、漆面快修、洗車等服務類產品,全品牌車主均可通過京東下單體驗。
京東方面則負責提供流量、營銷與數字化能力,協助比亞迪提升效率與客戶體驗。
在看來,此次聯合這不僅降低了用戶的時間與溝通成本,也讓比亞迪的售后生態走上了數字化、模塊化的新臺階。
對車主來說,這是一次體驗的升級;對比亞迪而言,這是一次渠道的擴容;而從京東的角度出發,這亦是一次戰略級別的卡位。
顯然,此次合作,是一場多方面的共贏。
京東與比亞迪的合作,并不突然
真要說起來,京東與比亞迪此番聯手,其實算是一次“再續前緣”。
早在2023年3月,雙方就曾達成戰略合作,范圍包括整車銷售、企業服務、營銷創新、用戶運營等多個方向。
圖源:京東物流黑板報
而若再往前追溯,自2021年起,京東物流就已經開始服務比亞迪供應鏈——提供包括電池、產前零部件、售后配件等多個環節的運輸保障。
簡而言之,這次合作只是“水到渠成”,并非“突如其來”。
而如果站在行業的視角來看這場合作,其背后的戰略含義就更加清晰了。
在看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讓車企的競爭早已不僅限于“賣車”本身,更集中于“售后”與“服務體驗”的比拼。
尤其在當前價格戰愈演愈烈的市場背景下,如何通過售后提升用戶滿意度、建立品牌粘性,已經成為車企留住用戶的關鍵一環。
而這一點,恰恰是京東的強項所在——京東的電商基因與物流網絡,使其天然具備搭建線上+線下服務網絡的能力。
從用戶獲取、服務預約、訂單交付,到線下門店的履約與反饋閉環,京東有一整套可復制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其汽車后市場的品牌“京東養車”,目前已在全國落地超過2500家門店,覆蓋全國200余個城市,正逐步構建起完整的服務網絡。
圖源:京東養車直通車
更重要的是,對于京東而言,汽車并不是一個新話題,而是一個被持續關注的“未來陣地”。
早在2015年,劉強東就參與了蔚來汽車的早期投資,算得上是最早一批下注新能源的互聯網大佬之一。
2017年京東開始涉足汽車后市場,2018年更是上線整車交易平臺,提出了“未來汽車銷售可在電商完成、4S店將逐步消失”的判斷。
彼時,他還打比方稱:“就像買一臺電腦主板壞了換一個主板,顯卡壞了換顯卡,硬盤壞了換硬盤就好了,都是組件化、標準化、模塊化。”
目前看來,跟京東眾多被落地的野心一樣,這并非一句空話,而是逐步兌現的戰略。
劉強東的“造車”,另有所圖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說和比亞迪的合作是京東在汽車后市場的一次縱深推進,那么本月初的另一條新聞,則從側面驗證了劉強東對“汽車”這件事的前瞻布局。
7月2日,“京東物流黑板報”官宣了一則重要消息:
在第十七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上,京東物流正式發布了自研的無人輕卡產品——京東物流VAN。
圖源:京東物流黑板報
要知道,這輛看起來“低調”的物流車,實際上是京東在自動駕駛、智能物流方向上邁出的關鍵一步。
據介紹,這款京東物流VAN配備了包括高精度定位、多傳感器融合、交互式預測、智能網聯在內的十大核心技術,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
一次充電可續航160公里,最高時速達60km/h,最大載重1000kg,并擁有24立方米的超大載貨空間,已成為目前業內載貨量最大的無人輕卡。
在看來,這不只是“造車”的雛形,更是一次“場景落地”。
區別于新勢力爭相涌入的乘用車賽道,京東這輛輕卡的目標非常明確:
服務于自身的物流體系,優化中短途配送效率,降低人力和時間成本,實現從倉到站、從站到門的無人化運輸閉環。
要知道早在5月,京東子公司就被爆出申請注冊多個“Joyrobotaxi”相關商標,引發外界對京東“可能進軍整車制造”的猜測。
圖源:宇飛視界
而如今物流VAN的推出,可以說是一錘定音:京東不造傳統乘用車,但會圍繞其零售主業、物流網絡、智能系統打造專屬車型。
說到底,這種“造車”,是服務電商、物流和供應鏈體系的一種能力強化,而不是另起爐灶,成為第二個“理想”或“蔚來”。
汽車不是終點,而是延伸
如今,劉強東所謀劃的,不再是一個“電商賣車”的簡單平臺,而是一個覆蓋“買-配-養-用-換”完整周期的汽車生態。
更關鍵的是,這個生態背后,連接的是京東最具競爭力的底層能力——供應鏈與物流。
比亞迪是這一版圖中“售后服務”的橋頭堡;物流VAN是“技術系統”在實物層面的試驗品;
而未來我們看到的,也許將是更多車企、零部件公司、維修平臺與京東生態融合,最終形成以京東為核心的“車后市場+智能物流”的雙循環系統。
站在今天回看過去十年,劉強東從投資蔚來,到押注汽車后市場,再到自己造物流車,每一步都走得不急不躁,但條理分明。
必須承認,京東的下一步會往哪走、京東的棋盤到底有多大,目前都是未知數。
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汽車這場戰役,對京東而言,遠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