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天文學家們通過全球頂尖的射電望遠鏡,捕捉到了一顆前所未有的奇特恒星,并將其形象地命名為“宇宙獨角獸”——CHIME J1634+44。這顆旋轉中的死亡恒星,以其獨特的性質,挑戰了我們對這類天體的現有認知。
CHIME J1634+44不僅在亮度上傲視群雄,成為迄今觀測到的最明亮的長周期射電暫現源(LPT),更以其強大的偏振特性和規律性的輻射脈沖引起了天文學界的廣泛關注。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自轉速度竟在不斷地加快,這在LPT中尚屬首次發現。
藝術概念圖中的CHIME J1634+44,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已知最明亮的LPT。其爆發周期呈現出一種奇異的規律:14分鐘或841秒,同時還存在一個五倍于此的次級周期,即4206秒或70分鐘。這一發現讓天文學家們推測,這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其中一顆中子星被另一天體環繞。
然而,關于CHIME J1634+44的本質,天文學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綠岸天文臺的團隊認為其核心是一顆中子星殘骸,而荷蘭射電天文研究所的團隊則更傾向于白矮星的解釋。盡管觀點各異,但雙方都承認,這顆LPT所展現出的異常特性,確實對現有天體物理理論構成了挑戰。
在探索這顆神秘天體的過程中,天文學家們動用了多臺地面觀測設備,捕捉到了其奇特的行為模式。有趣的是,CHIME J1634+44的射電暴發呈現出100%的圓偏振特性,這意味著逃逸的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呈螺旋式旋轉,這一現象在中子星或白矮星爆發的輻射中從未被觀測到過。
這些射電脈沖總是成對出現,且僅在雙星系統中的死亡恒星自轉數周未爆發輻射后才會產生。脈沖對之間的間隔時間似乎遵循著某種精心編排的模式,這一發現讓天文學家們對伴星如何觸發白矮星發射射電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認為,持續監測將有助于破譯這一特殊現象,但目前而言,這確實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天體物理學謎題。
關于CHIME J1634+44的自轉加速現象,天文學家們提出了多種猜想。他們懷疑這顆天體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其中兩個天體相互繞轉并釋放出引力波,導致系統角動量減少,雙星逐漸靠近。然而,盡管中子星和白矮星在誕生后確實存在一種自旋加速的機制,但CHIME J1634+44的持續加速現象仍然顯得極為反常。
這項跨國合作的研究成果不僅揭示了宇宙中最極端恒星天體的更多奧秘,更預示著射電天文學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CHIME J1634+44的發現不僅擴充了已知LPT的族群,更對現有中子星和白矮星理論模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意味著,宇宙中可能還隱藏著大量類似的天體,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