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基于北斗及視覺融合的大型風電設備安全狀態”專題論壇在京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承辦。
論壇聚焦“空天科技”在能源領域的創新發展,深入探討北斗系統與視覺技術融合在風電設備安全監測中的創新實踐,展示前沿成果,為行業安全發展提供支撐,促進新型電力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論壇由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能源北斗與時空服務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委員、國家能源集團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卓越工程師孟淑英,北京師范大學研究員張世濤共同主持。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常務副會長趙繼成,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能源北斗與時空服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向榮,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信息化部主任曹海濱,以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劉金長參加論壇。
與會專家學者聚焦北斗與前沿技術融合發展,探討北斗+視覺融合于新能源電場站、北斗+AI融合技術在新能源電力、北斗與風電安全監測及提效、發電機塔健康監測、電力行業北斗標準體系建設及應用等內容,交流分享北斗技術融合創新理念與思路,新技術方案與典型應用實踐。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電站信息監控技術部副所長徐創學作了題為“基于北斗+視覺融合的新能源發電場站安全監控”的報告,為新能源發電場站智能化升級提供創新思路與實踐參考。
國家能源集團龍源(北京)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數據信息中心主管工程師張超宇作了題為“北斗+AI融合技術在新能源電力中的應用與展望”的報告,對北斗+視覺融合技術的應用前景提出了思考和展望。
中國電建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北斗創新工作室算法專家楊緒峰作了題為“北斗賦能風電安全監測與發電能效提升”的報告,介紹了北斗在建設期和運維期的安全監測應用,為提升發電能效提供新思路。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員王鑫哲作了題為“高可信、快響應、低虛警風力發電機塔健康監測系統”的報告,為新能源基礎設施安全運維提供高效、可靠創新方案。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信通所北斗專家靳文鑫作了題為“電力行業北斗標準體系建設與應用技術探索”的報告,系統介紹了電力北斗標準體系的建設成果與架構設計,對電力北斗標準體系與應用技術的未來趨勢進行了前瞻性展望。
代表們聚焦大部件運輸路線監測、風力發電零部件可靠性、單北斗與融合北斗的優勢與區別等領域,圍繞演講議題與嘉賓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討技術融合的新路徑,推動跨領域技術的融合創新。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能源北斗與時空服務專委會主任委員李向榮作論壇總結。他指出,北斗系統作為國家核心時空基礎設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柱,也是筑牢能源安全“時空根基”的核心要素。他建議通過學術交流不斷細化北斗在能源領域的應用分類,并與國際上的其他導航系統進行比較,以持續增強北斗系統的競爭力;通過協同合作,探討研究如何將北斗短報文技術更高效地應用于能源行業的廣泛領域;通過跨行業協作創新,將北斗技術與人工智能、低軌衛星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深度融合,驅動能源領域創新發展。(記者戰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