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8 日消息,據“中科院之聲”公眾號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 mitoNIDs 的納米降解劑,能精準誘導腫瘤細胞“自毀”線粒體,或增強 CD8+ T 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效率。
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腫瘤細胞的線粒體不僅僅是“能量工廠”,還與抗免疫有關。腫瘤細胞會構建一個“冷漠”的微環境,抑制免疫信號、奪走營養、屏蔽攻擊路徑。這種狀態被稱為“免疫抑制”,是許多免疫療法療效不理想的根源。
因此,線粒體越豐富的腫瘤細胞,面對 CD8+ T 細胞的殺傷越“頑強”,而線粒體較少的腫瘤更容易被清除。線粒體就像腫瘤細胞的“護身符”,它在支撐腫瘤代謝的同時,也削弱了免疫系統的“致命一擊”。
▲ CD8+ T 更傾向于殺傷線粒體含量較低的腫瘤細胞
要精準打擊線粒體,不能靠藥物“亂打一通”,而是要引導它自己走向滅亡。納米誘導臨近技術,好比是一種“牽線搭橋技術”:假設想讓某個蛋白 A 被降解,但它在細胞中很穩定,那我們就找來一個納米結構充當“中間人”,一頭抓住 A,另一頭拉來一個“拆解工”蛋白,當三者靠得足夠近時,就像火花碰到了油桶,降解程序被激活。
利用納米材料,人為將兩個原本距離較遠的生物分子拉近距離、制造空間鄰近關系,從而誘導特定生物反應發生。
mitoNIDs 是一種由金納米顆粒構建的雙功能納米系統,一端裝載線粒體靶向肽,可精準進入癌細胞并定位線粒體,另一端則連接自噬相關蛋白 LC3 識別肽,用于觸發細胞內的自噬機制。
通過這兩端的“牽線搭橋”,mitoNIDs 能夠在細胞內部誘導線粒體與自噬系統的空間臨近,從而啟動線粒體的選擇性自噬過程。
▲ 納米誘導臨近劑選擇性降解腫瘤細胞線粒體的過程
在 mitoNIDs 誘導腫瘤線粒體降解后,CD8+ T 細胞的戰斗力會從三個方面得到提升 ——
“亮明身份”:腫瘤細胞表面的 MHC-I 分子增多,更容易被 T 細胞識別鎖定;
“削弱抵抗”:腫瘤細胞內部的抗凋亡蛋白 BCL-XL 減少,面對免疫攻擊時更容易“認輸”;
“激活盟友”:線粒體降解過程中釋放的“信號分子”溶血磷脂酰肌醇,可以讓 T 細胞變得更活躍、更強壯。
▲ 納米誘導臨近劑精準誘導腫瘤細胞“自毀線粒體”增效免疫治療
在三種小動物腫瘤模型中,mitoNIDs 與多種免疫療法聯手,展現出顯著增強的腫瘤抑制效果,今后仍需在臨床試驗中進行驗證。
未來,類似的納米“牽線搭橋”工具可能會被用于更多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甚至代謝紊亂,讓人類在分子尺度上實現對生命過程的精準干預。
附論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