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YouTube平臺上興起了一股圍繞Sean “Diddy” Combs審判的虛假視頻浪潮,這些視頻借助先進的AI技術,生成逼真的圖像與聲音,配合誤導性信息,迅速吸引了大量觀眾。據統計,在過去的一年里,多達26個頻道發布了近900個與Diddy相關的虛假視頻,這些視頻的總觀看量已逼近7000萬次。
這些頻道的策略高度一致,它們利用聳人聽聞的標題和AI生成的縮略圖來吸引點擊。縮略圖上常常附有虛假的驚人言論,比如“與我共度16小時的秘密”或“Diddy對比伯的不當行為”,以此制造轟動效應。視頻內容則通常捏造Diddy與其他名人的不實指控,如某名人在法庭上作偽證,或被Diddy強迫從事不當行為等。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這一虛假視頻浪潮的頻道背景各異,既有歷史悠久的頻道,也不乏新成立的賬號。許多頻道運營者看中了這一趨勢背后的巨大流量,不惜冒著被YouTube封禁和法律追責的風險,迅速變現。業內專家指出,利用AI技術生成內容已成為一種快速盈利的手段。
一個名為Peeper的頻道便是典型例子,該頻道自2010年成立以來,近期突然轉向專注于Diddy相關的虛假內容,推出了一系列熱門視頻。還有多個頻道緊跟潮流,迅速調整內容方向,專攻Diddy主題,企圖從中分一杯羹。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頻道的內容完全由AI生成,充斥著不實信息。這股虛假視頻的風潮不僅席卷了YouTube,也開始在TikTok等平臺蔓延。
面對這一亂象,YouTube方面已采取行動,對部分傳播虛假視頻的頻道進行了封禁處理,顯示出平臺在維護內容質量方面的決心。然而,盡管存在被封禁和法律風險,內容創作者們仍然趨之若鶩,追求快速獲利。AI技術的飛速發展降低了視頻制作的門檻和成本,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