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插電式混合動力(插混)與增程式動力系統的較量一直是業界熱議的話題。近日,對這兩種技術的全面對比,揭示了插混車型在多個維度上的顯著優勢。
首先,從功能全面性來看,插混車型展現出了更強的適應能力。增程式動力系統的發動機僅作為發電機使用,無法直接驅動車輛,工作模式局限于EV純電和串聯模式,尤其在中高速行駛時表現平平。相比之下,插混車型不僅擁有EV和串聯模式,還能通過并聯和發動機直驅模式覆蓋全工況,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駕駛體驗。
技術領先性方面,插混技術無疑占據了上風。增程式動力所能實現的功能,插混技術均能涵蓋,并且插混還能拓展更多應用場景。插電混動技術因其工況更多、技術門檻更高,已成為行業主流的混動方案,被眾多主流大廠車企所采納。相比之下,增程式動力技術的門檻相對較低,對技術積累的要求不如插混嚴格。
在效率比拼上,插混車型同樣表現出色。增程式動力系統的發動機需要先發電,再由電機驅動車輛,這一過程中能量需經歷兩次轉化,導致高達20%的能量損耗。而插混車型在混動模式下,發動機可直接高效驅動車輪,化學能直接轉化為機械能,能量損耗僅為5%,比增程式動力減少了15%以上的能量損失。
經濟性方面,插混車型同樣具備優勢。在虧電狀態下,插混車的能量損耗更低,效率更高,油耗也更低。增程式動力車型通常需要加95號汽油,而插混車型則只需加92號汽油,進一步降低了用車成本。
動力性能方面,插混車型在虧電狀態下的表現同樣優于增程式動力車型。以同樣搭載100kW發動機的車型為例,在急加速時,由于增程式動力有20%的能量損耗,最終只有80kW的功率用于驅動車輪,加速表現大打折扣。而插混車型在混動模式下,發動機可以高效直驅,僅有5%的能量損耗,最終有95kW的功率用于驅動車輛,因此插混車型在虧電狀態下的加速性能更強。
最后,在噪音控制方面,插混車型同樣展現出優勢。在虧電狀態下,車輛行駛在快速路和高速路時,插混車型的發動機轉速更低,提供了更加安靜的用車體驗。相比之下,增程式動力車型在相同場景下,增程器轉速更高,靜謐性相對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