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華翔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巨額虧損卻引發股價微漲
近日,寧波華翔(002048.SZ)公布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將虧損2.73億元至3.6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51.09%至169.12%。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份看似不利的業績預告發布后,寧波華翔的股價卻出現了小幅上漲。
6月23日,寧波華翔股價在盤中震蕩,最終收盤報15.14元,微漲0.26%,公司總市值維持在約123億元的水平。這一市場表現與業績預告的虧損形成鮮明對比,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寧波華翔在公告中解釋稱,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歐洲業務的剝離對公司產生了一次性影響,金額約為8.98億元,屬于非經常性損益事項。然而,盡管歸母凈利潤出現虧損,但寧波華翔2025年上半年的扣非凈利潤卻達到了4.95億元至5.91億元,同比上升5.25%至25.73%,顯示出主營業務的業績正在逐步回暖。
寧波華翔是一家成立于1988年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2005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從事汽車內飾件、外飾件及其他汽車零部件的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是大眾集團、奔馳、寶馬、奧迪、豐田、小米、理想、小鵬等國內外汽車制造商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之一。
實際上,寧波華翔的業績虧損早有預警。早在2025年2月26日,公司就發布公告稱,已與一家德國上市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Mutares簽署了協議,以象征性的1歐元出售寧波華翔歐洲公司,包括其在德國、羅馬尼亞和英國的6家子公司。公告還指出,這次出售預計將一次性減少公司2025年凈利潤約9-10億元,但歐洲公司不再合并報表,長期來看將有助于公司業績真實反映公司的經營水平。
寧波華翔的國際化之路始于2011年,當時公司出資設立了德國華翔,并以此為據點,在歐洲大陸展開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收并購動作。然而,從2013年開始,寧波華翔的歐洲業務卻陷入了長期大額虧損的困境。連續多年虧損不僅消耗了公司大量現金流,還拖累了公司整體業績。為了走出困境,寧波華翔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解聘歐洲業務原管理團隊、委派國內專業技術人員支援歐洲子公司等,但均未取得顯著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寧波華翔在并購上并非總是順風順水。2020年,公司曾主動放棄對寧波詩蘭姆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及海外詩蘭姆等標的的優先購買權,由大股東寧波峰梅以4.5億元購得。然而,僅僅四年后,寧波華翔又以高達14.725億元的價格“接盤”了寧波峰梅持有的上述股權,增值率高達373.26%。盡管如此,寧波華翔似乎并未因此放棄并購戰略。
頻繁買賣資產或許與寧波華翔即將到期的股權激勵計劃有關。2022年3月,公司對包括90余位核心員工在內的團隊采取了股權激勵計劃。根據計劃要求,公司員工持股將要求公司2025年經審計財務報告營收不低于300億元,凈利潤不低于21億元,凈利潤率不低于7%。然而,從近年來公司的業績表現來看,要達成這一目標仍有較大難度。
盡管如此,寧波華翔在剝離歐洲業務后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公司在2024年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交割完成后,公司將徹底擺脫多年來制約公司發展的包袱,輕裝上陣。這一表態或許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定的信心,從而推動了股價的小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