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眼鏡領域技術競賽與實際應用場景并行推進的浪潮中,國內AR交互技術的領軍企業Rokid攜手支付寶,于6月17日隆重推出了全球首款融合支付功能的智能眼鏡——Rokid Glasses。這款革命性的產品不僅通過“聲紋支付+AI交互”技術重新定義了支付體驗,更標志著AI眼鏡實現了從單純的信息展示工具向全方位服務終端的重大跨越。
Rokid Glasses作為首款具備支付功能的AI眼鏡,其49克的超輕設計背后,凝聚了硬件技術、安全體系及交互邏輯的深刻變革。技術上,該眼鏡搭載了高通AR1芯片,并集成了通義千問、DeepSeek等多模態大模型,確保了語音指令響應低于200毫秒、眼動追蹤精度達到0.5度的極致體驗。安全方面,與支付寶聯合研發的“AIGC音頻防偽+立體風控系統”,確保了支付指令的唯一性及交易流程的不可篡改性,為用戶提供了“被盜即賠”的安心保障。
這款創新產品直擊傳統支付場景的痛點。用戶只需佩戴Rokid Glasses,通過語音喚醒支付功能、眼鏡掃描二維碼并確認支付,即可完成整個支付過程,無需掏出手機。在騎行、菜場、停車場等高頻支付場景中,這一功能展現了顯著優勢。據Rokid內部數據顯示,在杭州的試點期間,智能眼鏡支付使得早高峰早餐店的排隊時間縮短了40%,停車場繳費效率提升了65%。
Rokid創始人祝銘明在發布會上強調,支付功能的加入,標志著AI眼鏡從“單向輸出”模式轉變為“雙向閉環”模式。這一轉變的深層邏輯在于,傳統AI眼鏡主要承擔信息展示的角色,而支付功能的整合使其真正融入了用戶的日常生活決策鏈,形成了一個從“感知”到“決策”再到“執行”的完整閉環。
隨著Rokid Glasses支付功能的推出,AI眼鏡產業生態正迎來爆發期。2025年5月,深圳市AI眼鏡產業聯盟的成立,匯聚了雷鳥創新、博士眼鏡、立訊精密等上下游企業,共同推動技術標準的統一與應用場景的落地。例如,雷鳥創新與高德地圖合作開發了AR導航功能,并與螞蟻集團共同構建了安全技術體系。億道信息的SW3035解決方案以39克的重量實現了全鏈路AI,量產周期縮短至4個月。
在政策層面,深圳、浙江等地將AI眼鏡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范圍,補貼金額高達2000元/件,這一舉措直接刺激了C端市場的消費。據Wellsenn XR預測,2025年全球AI眼鏡銷量將達到350萬臺,同比增長230%,預計到2029年,這一數字將突破5500萬副。
硬件方面,以Rokid為代表的廠商正加速技術迭代。從初代Vision系列的120克重量、2小時續航,到如今Glasses版本的49克重量、4小時續航,重量與算力的平衡已成為核心競爭力。更為關鍵的是,產業鏈協同能力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Rokid與藍思科技、京東方華燦光電等企業聯合研發的Micro LED導光模組,將眼鏡透光率提升至92%,同時模組厚度壓縮至0.3毫米。
在支付平臺層面,支付寶的深度參與標志著行業規則的重塑。智能眼鏡支付需要構建全新的風控體系,支付寶通過聲紋識別、設備指紋、位置信息三重驗證,將誤支付率控制在0.001%以下。螞蟻集團副總裁張愛娟在發布會上表示:“支付是AI眼鏡生態的‘基礎設施’,我們正在與Rokid共同建立行業安全標準。”
支付功能的加入也催生了新的應用場景。在深圳的試點中,用戶可以通過眼鏡語音喚起點餐、打車、繳費等服務,而“日程提醒+購買需求”的聯動功能,使AI眼鏡成為個人生活助理的核心入口。這種場景延伸對智能手機的市場地位構成了直接沖擊。據IDC預測,到2027年,全球AI眼鏡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將超過手機應用的30%。
然而,AI眼鏡支付仍面臨多重挑戰。在隱私保護方面,盡管Rokid Glasses的攝像頭具備自動人臉打碼功能,且誤觸發率低于0.01%,但用戶對“全天候佩戴設備”的監控焦慮依然存在。在續航問題上,盡管磁吸式膠囊電池可將續航延長至12小時,但49克的機身限制了電池容量,用戶需要在重量與續航之間做出權衡。
更為關鍵的是生態主導權的爭奪。meta的Orion AR眼鏡與肌電手環聯動、谷歌的Android XR系統兼容傳統應用、蘋果的Vision Pro定義高端市場,不同陣營的技術路線與生態策略正形成割據之勢。而在中國市場,支付平臺成為生態構建的核心,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大巨頭對AI眼鏡廠商的爭奪,或將決定未來技術標準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