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蔚來汽車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但其發展之路與特斯拉相比,卻顯得曲折許多。特斯拉比蔚來早了11年踏入這一領域,憑借時間和實力的積累,特斯拉已成為難以撼動的行業巨頭。
蔚來汽車誕生之時,正值國內消費需求上升與新能源補貼政策實施的雙重利好之下。其高端定位,恰好迎合了市場趨勢,為蔚來贏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然而,與特斯拉的全球化布局相比,蔚來主要在中國市場運營,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易受區域政策與競爭環境變化的影響。
特斯拉自創立以來,便致力于全球化戰略,銷售網絡與生產基地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這種廣泛的布局不僅分散了風險,更使特斯拉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電動汽車的代名詞形象。相比之下,蔚來雖然通過多樣化的線下場景和便捷服務,贏得了忠實用戶,但市場單一性限制了其發展空間。
蔚來汽車的商業模式困境,是其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難題。近年來,蔚來持續面臨凈虧損,單車虧損超10萬元,資產負債率高企。這背后,是研發與運營開支的雙重壓力。蔚來在芯片、電池、自動駕駛等領域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自研,但自研技術的通用性不足,研發成本難以分攤,未能轉化為實際收益。同時,換電網絡和高端服務如NIO House、終身免費換電等,也成為蔚來沉重的財務負擔。
在銷量方面,蔚來同樣面臨挑戰。蔚來汽車主力車型聚焦40-60萬元高價區間,面臨來自新勢力競爭對手如華為鴻蒙智行以及傳統豪華品牌電動化轉型的雙重壓力。特斯拉的全球降價策略,更是直接威脅到蔚來主力車型的市場空間。2025年第一季度,蔚來車輛銷售收入環比下降43.1%,毛利率下滑290個基點,反映出蔚來在成本控制上的壓力和高端市場競爭的激烈。
面對困境,蔚來需要尋找破局之法。成本與盈利優化是首要任務,蔚來應加強成本管理,優化供應鏈,提升單車利潤。同時,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減少外部依賴,實現技術自主可控。在戰略布局上,蔚來應聚焦主業,全球化時調研市場、適配需求,逐步剝離非核心業務,將資源集中于高端電動車研發、換電網絡擴張和能源服務三大核心板塊,集中資源提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