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家繁忙4S店內,老車主王叔站在比亞迪秦L前,目光緊緊鎖定在那2100公里的續航數據上,眉頭緊鎖。一旁的銷售小陳見狀,笑盈盈地解釋道:“叔,如今選混動,咱們得看三項硬指標:油耗要降到2字頭,能上綠牌免搖號,價格還得實惠。您瞧瞧,豐田在這些方面可沒啥優勢!”
王叔的疑惑,正是當下汽車市場變革的一個縮影。比亞迪祭出的第一招,便是讓電池成為絕對主角,燃油則退居二線。相比豐田混動那僅夠支撐50公里純電行駛的“小電池”,比亞迪直接推出了120公里純電續航的車型,讓車主們一周上下班無需加油,周末郊游時再啟用燃油模式。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刀片電池技術,不僅成本降低了30%,安全性更是達到了鋼針難透的程度。廣州的網約車司機李姐算起賬來頭頭是道:“白天用電,每公里才6分錢,晚上加油跑機場,一個月能省下2000多元油費。豐田混動省的那點油,還不夠我充電樁的零頭呢!”
比亞迪的第二狠招,則是其“中國式成本屠夫”的策略。豐田的THS行星齒輪系統精密度極高,專利費就占了車價的15%。而比亞迪則選擇了全棧自研的道路,發動機熱效率高達46.06%,遠超豐田的41%。電機控制器更是寫入了30萬行代碼,連螺絲釘都堅持自己制造。這樣的努力,讓秦PLUS DM-i的售價低至9.98萬元,比卡羅拉混動便宜了整整5萬元。經銷商老張感嘆道:“現在的年輕人一來就問綠牌免購置稅的事,豐田那邊還在加價2萬賣車,這仗可真不好打。”
市場的變革,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一些日系車的忠實粉絲怒斥比亞迪:“DM-i虧電時油耗翻倍,刀片電池換一次要8萬!”但這樣的言論很快就被反駁:“你豐田的機油乳化問題解決了嗎?”更有業內人士指出,豐田一直死守著專利壁壘,而比亞迪則選擇了換賽道,利用插混技術享受綠牌政策紅利,用大電池降低成本,用性價比迫使合資車進行肉搏戰。
真相,往往藏在最日常的場景中。當豐田車主們望著6元一升的油價發愁時,比亞迪車主們卻在充電樁旁刷著抖音,悠然自得。“油車黨還在那兒算油耗呢,我的電費比奶茶還便宜!”一位比亞迪車主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