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2025年正見證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動蕩。從新能源車型到傳統燃油車,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豪華品牌,都在這場降價大潮中奮力掙扎。其中,豪華燃油車市場的價格下探尤為引人注目,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華品牌的部分車型降價幅度驚人,部分車型的價格降幅甚至達到了40%-50%。以路虎發現運動版為例,其價格從38.83萬元驟降至19.64萬元,降價幅度幾乎達到了一半。
面對如此劇烈的價格調整,多位行業專家指出,當前市場環境為購買豪華燃油車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對于那些仍偏愛傳統動力系統的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多年難遇的“抄底”機會。在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巨頭不斷以價格換市場的策略下,以及傳統車企如豐田、奧迪的大幅降價清庫存行動中,豪華品牌如BBA等正面臨雙重擠壓,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豪華品牌為了維持市場存在感,不得不加入這場價格戰。同時,技術迭代的加速也在客觀上推動了老款燃油車的貶值。新車型搭載了諸如激光雷達、高階智能駕駛等先進配置,使得老款車型的競爭力自然下滑。因此,豪華品牌只能通過降價來維持老款燃油車的市場競爭力。
崔東樹,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認為當前豪華品牌因利潤已接近底線,降價空間有限,因此下半年降幅將收窄。這意味著當前的價格水平可能已經接近本輪降價周期的低點,未來繼續大幅降價的空間不大。
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現款豪華燃油車大多已進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車企有強烈的動機通過降價促銷來清理庫存,為新一代車型騰出市場空間。特別是在新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傳統豪華品牌需要加速燃油車庫存的出清,將資源和產能轉向電動化產品線。
價值與價格的錯配現象在當前市場中尤為突出。搜狐汽車的分析指出,面對17萬元的梅賽德斯-奔馳GLB和20萬元的比亞迪漢,消費者會如何選擇成為了一個難題。傳統上,豪華品牌憑借品牌溢價、做工品質和駕駛體驗維持較高售價,但在新能源的沖擊下,這種溢價能力被大幅削弱。如今,花費20萬元購買國產車,其配置甚至能超越50萬元的豪車。
然而,對于仍偏愛傳統豪華駕乘體驗的消費者來說,這種價值與價格的錯配恰恰提供了一個以遠低于歷史水平價格獲得豪華品牌產品的機會。但消費者同樣需要理性看待降價,避免陷入“為降價而購買”的誤區。并非所有降價車型都值得購買,消費者仍需結合自身需求,選擇產品力過硬、品牌可持續性強的車型。
行業觀察者提醒,盡管降價狂歡令人興奮,但消費者應保持冷靜。車價暴跌背后是技術迭代的殘酷現實。因此,在選擇購車時,消費者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做出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