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二手車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特殊現象——“零公里二手車”,這些車輛幾乎未被使用過,但已被上牌,成為名義上的二手車。在北京豐臺區的一家二手車門店內,一款2023年產的一汽-大眾探岳GTE插電混動車型,行駛里程不足100公里,保護膜尚未完全撕去,卻以14.48萬元的售價吸引著消費者的目光。銷售經理表示,若真心購車,價格還可再議。
這類“零公里二手車”并非個例。通過各大二手車交易平臺,如易車App、懂車帝等,可以輕松找到近千輛行駛里程極低的“準新車”,它們幾乎涵蓋了市場上所有主流品牌。這些車輛雖然名義上為二手車,但實際上與新車無異,甚至價格更具吸引力。
據業內觀察,這種“零公里二手車”的大量涌現,與國內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密不可分。價格戰和供需失衡使得主機廠和汽車經銷商面臨巨大的庫存壓力和銷量目標壓力。為了緩解這些壓力,他們將部分新車以“零公里二手車”的形式投放市場,既能夠快速變現,又能避免庫存積壓。
走訪市場發現,這些“零公里二手車”的價格普遍低于新車售價,甚至被稱為“打骨折”。以北京X7 2023款1.5T優享+車型為例,新車定價為11.99萬元,而在二手車市場上,行駛里程不足100公里的同款車型售價僅為7.39萬元至7.88萬元不等。類似的優惠在多個品牌和車型上均有體現。
然而,“零公里二手車”的涌現也對二手車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傳統二手車商表示,這類車輛以更低的價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對同價位的二手車造成了降維打擊。為了應對這種競爭,一些二手車商開始調整車型結構,避免與“零公里二手車”正面競爭。
盡管如此,“零公里二手車”仍以其獨特的優勢吸引著消費者。一位消費者表示,在了解這類車輛后,他認為如果有購車需求且能找到合適的渠道,會優先考慮這種車,因為價格優惠且車況與新車無異。
值得注意的是,“零公里二手車”雖然車況良好,但享受的售后保障和權益可能與新車有所不同。一旦車輛以二手車的名義流入市場,便失去了相應的質保權益。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需要仔細考慮這一點。
“零公里二手車”的大規模出現也引發了業內對新車市場無序價格戰的關注。新車價格戰不僅加劇了市場競爭,還影響了整體二手車市場的發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業內呼吁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促進二手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針對“零公里二手車”現象,商務部已召集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進行專題研討,尋求解決方案。未來,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的逐步規范,“零公里二手車”現象有望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