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最新變革浪潮中,自主品牌搶占了舞臺中心,而傳統豪華品牌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寶馬這一曾經的豪華汽車市場標桿,也在這場風暴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近年來,寶馬各車型價格不斷下探,17萬買3系、26萬買5系的新聞頻現,價格戰愈演愈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寶馬的品牌價值正逐漸被侵蝕。面對這一困境,寶馬決定調整中國市場的管理層,由具有豐富財務金融背景的高管寶思齊接替技術背景的戴鶴軒,出任華晨寶馬新一任總裁兼CEO。
寶思齊的職業生涯始于通用汽車歐洲股份有限公司,她在汽車行業深耕多年,擅長財務管理。加入寶馬前,她已在歐寶、通用、薩博等知名汽車品牌擔任多個核心總監職務,并在全球多個知名汽車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番出任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她將負責優化公司的運營能力,為新世代車型在中國市場的上市做好準備工作。
與此同時,寶馬在中國市場的戰略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過去多年,寶馬在中國市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管理者只需專注于生產更多車輛,無需過多擔心銷量。然而,隨著能源形勢的轉變和消費者態度的變化,寶馬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開始出現下滑。2022年,寶馬在華銷量為79.2萬輛,首次出現負增長;去年,銷量進一步下滑至71.45萬輛,勉強守住豪華車銷冠的位置。
銷量下滑對寶馬的利潤產生了直接影響。根據2024年年報,寶馬集團總營收同比下降8.4%,集團稅前利潤同比下降35.8%。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寶馬試圖退出價格戰,但并未奏效。消費者對于寶馬的忠誠度大不如前,降價反而加劇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
在此背景下,寶馬亟需在中國市場打一場翻身仗。寶思齊的到任,意味著寶馬將在中國市場更加注重財務穩健和運營效率。她將帶領團隊優化成本控制,提升業務質量,為新世代車型的上市奠定堅實基礎。
回顧寶馬入華三十年歷程,從2003年正式與沈陽華晨汽車簽訂合資協議,到沈陽大東工廠的下線、二期工廠的建設,再到沈陽里達工廠的開業,寶馬在中國市場的產能不斷提升,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力量。然而,隨著中國車市結束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進入存量市場階段,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寶馬開始強調中國研發能力對于全球的賦能。在戴鶴軒擔任華晨寶馬CEO期間,沈陽生產基地已經利用自研AI智能質檢系統優化生產效率,并將這些技術復制到寶馬全球工廠。同時,中國團隊開發的智能駕駛算法也在反向輸出國際市場。
在新世代車型上,中國研發的濃度更高。寧德時代與億緯鋰能供應的大圓柱電池、源自中國研發團隊的第六代電驅系統等核心部件,都將成為新世代車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技術的引入,不僅將提升新世代車型的性能和競爭力,也將進一步彰顯寶馬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投入。
不僅寶馬,近年來多家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的人事變革中,都選擇了具有財務或運營背景的高管來管理中國市場。這些車企意識到,在中國市場跨過了不愁銷量、大筆投入建產能的階段后,需要更強的運營能力和更細致的財務管理來應對市場的變化和挑戰。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和變革,合資車企們正在逐漸適應新的市場環境,調整戰略和人事布局。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但只要能夠真正把“中國需求”刻進基因,不斷推出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相信這些合資車企仍然能夠在中國市場保持競爭力并實現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