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于青島舉行的第六屆跨國公司領導人峰會上,一份重量級的報告——《跨國公司在中國》正式發布,吸引了全球目光。此次峰會匯聚了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465家跨國公司代表,共同探討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現狀與未來機遇。
報告揭示,自2013年以來,中國規模以上外資工業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實現了顯著增長,從2015.1億元人民幣躍升至2023年的3757.6億元人民幣,增幅高達86.5%。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中國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也彰顯了中國在推動開放型經濟和創新發展方面的堅定決心。
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不僅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還助力了中國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形成。據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制造業利用外資中,高技術領域占比已提升至43.7%,外資企業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的占比也接近50%。這些數據無疑證明了跨國公司在推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跨國公司在中國也收獲了豐厚的回報。依托中國的創新資源與產供鏈體系,這些企業得以保持全球競爭優勢。在2019至2024年期間,全國規模以上外商投資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從1.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至1.8萬億元人民幣,利潤率持續領先全國工業平均水平。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王雪坤指出,中國政策的穩定性、社會的安定性、消費升級的巨大潛力以及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共同構成了中國突出的競爭優勢。他建議跨國公司抓住新質生產力發展機遇,加強創新合作與雙向賦能,實現“在中國、為中國、惠全球”的共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的步伐正在加快。據統計,截至2025年5月,上海外資研發中心數量已累計達到603家;而在北京,2024年新認定的外資研發中心超過110家,截至2025年1月,外資研發中心數量已達到221家,實現了成倍增長。這一趨勢反映了外資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及科技開放體系的信心。
從創新產出成果來看,中國規模以上外資工業企業的表現同樣令人矚目。2013至2023年間,這些企業的有效發明專利數從7.5萬件增加到32.7萬件,增長了336%;新產品銷售收入也從4.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至7.0萬億元人民幣,增幅達到56.9%。這些數據表明,跨國公司與中國的投資合作已從傳統的“市場導向型”和“成本導向型”轉變為“創新驅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