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領域正經歷一場靜悄悄的革命,焦點集中在柴油礦用卡車的改造上,旨在將其轉變為依賴電池電力的設備。這一轉型背后的驅動力多元且復雜,但經濟效益和環境考量無疑是兩大核心因素。
在礦業這個傳統而龐大的行業中,技術的革新往往伴隨著謹慎與探索。當前,礦用設備電氣化的技術瓶頸和應用規模限制正逐步被克服,眾多企業開始積極擁抱這一變革。部分企業電氣化步伐迅速,而另一些則在積累認知的過程中稍顯遲疑。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礦用設備電氣化的新時代已經初露曙光,被眾多采礦企業和礦主所預見。
ABB公司的一項改造項目尤為引人注目,他們將一輛已有30年歷史的柴油動力尤克利德R85B型運輸卡車成功改造為電池電動車。這一舉措不僅展示了技術上的可行性,更揭示了改造帶來的顯著經濟效益。節省燃油、降低維護成本、延長車輛使用壽命,這些優勢使得礦企在不購置新設備的情況下也能大幅提升運營效率。電池電動卡車提供的平穩扭矩和加速能力,進一步縮短了循環時間,提高了設備利用率。
從成本角度來看,電氣化設備的終身成本通常比柴油設備低25%至50%。這一結論綜合考慮了燃油節省、維護成本降低以及運行時間延長等多重因素。盡管減少排放和改善空氣質量同樣重要,但對于大多數運營商而言,商業可行性才是決定轉型的關鍵。在柴油價格波動以及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激勵措施的影響下,許多礦場的卡車改造項目在短短幾年內就能收回成本。
電力轉換澳大利亞公司也加入了這一行列,他們向世界展示了卡特彼勒777礦用自卸車的電池電動改造版本。這款滿電狀態下可運行8小時的卡車,采用智能充電技術,不到一小時即可充滿電。該公司承諾每年改造多達70輛卡車,彰顯了其在電氣化轉型上的決心和實力。
然而,礦場在考慮卡車改造潛力時,總擁有成本建模至關重要。這需要將改造成本與持續使用柴油運營的成本進行對比,同時全面考慮燃油價格趨勢、電池壽命、維護周期、能源成本以及碳排放罰款等因素。在許多情況下,電氣化已經展現出明顯的經濟優勢。
礦場還需考慮運輸路線、基礎設施以及車輛改造期間的停機時間等因素。持續、中等距離的運輸循環最適合電池電動汽車;現場充電站、電網升級或可再生能源整合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是關鍵。同時改造多輛卡車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制定與整體車隊戰略相契合的計劃同樣重要,需要考慮改造是全面電氣化的過渡階段還是最終目標,以及現有基礎設施能否滿足未來新增電動設備的需求。
在澳大利亞,礦場面臨著一些獨特的挑戰,但同時也孕育著機遇。偏遠礦場距離電網基礎設施遙遠,這為可再生能源微電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同時,高溫和粉塵對電池造成的損耗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這要求配備先進冷卻系統的堅固耐用解決方案。制定周全的充電方案至關重要,以確保物料運輸的連續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