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全球汽車市場的表現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在2025年,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連續第八個月出現下滑,同比下降了15%。這一趨勢不僅限于中國,特斯拉在歐洲和北美市場的銷量也均出現了顯著下滑,其中歐洲市場前四個月的總銷量減少了近40%,美國市場4月的銷量也同比下降了近20%。
在中國,特斯拉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這個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正以最直接的方式揭示了特斯拉困境的根源。中國本土品牌如比亞迪、小鵬、極氪等,通過快速迭代的產品、精準的市場定位以及對本土消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對特斯拉形成了全面圍剿。特別是在20-30萬價格區間,這些品牌不僅在性能和價格上與特斯拉緊咬不放,還在智能化、設計感等方面實現了超越。
特斯拉的產品線在中國市場顯得過于單一,Model 3和Model Y雖然曾經風靡一時,但面對競爭對手的“車海戰術”,其更新迭代的速度顯然無法跟上市場的節奏。特斯拉的設計語言,雖然曾經引領潮流,但在當下年輕消費者眼中,已經逐漸顯得過時。內飾從曾經的科技超前變成了被頻繁吐槽的“毛坯房”,這種產品力上的“時間差”成為了特斯拉的一大軟肋。
特斯拉在消費者心智中的“科技光環”也在逐漸褪色。隨著華為、小鵬等品牌在城市NOA等智能駕駛技術上的不斷進步,特斯拉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已經不再穩固。同時,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公關形象也始終不佳,從早期的“剎車失靈”爭議到上海車展的維權事件,特斯拉的強硬公關風格與中國商業文化格格不入,進一步損害了其品牌形象。
特斯拉的戰略困境同樣不容忽視。其備受期待的FSD(完全自動駕駛)系統在中國市場的落地進程緩慢且充滿挑戰。由于數據安全、法規審批等問題,FSD的入華之路異常艱難。即便未來能夠成功落地,面對已經搶占先機的中國智駕品牌,特斯拉也需要面對全新的競爭格局。
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的銷量下滑是一個清晰的信號:那個僅憑一個Logo、一套極簡設計和一個關于未來的宏大敘事就能讓消費者趨之若鶩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特斯拉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市場,它都已經從高高在上的“布道者”變成了深陷重圍的“戰斗者”。
特斯拉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重拾輝煌,必須加速FSD的全面落地,以重塑其科技領先形象;同時,推出更具競爭力的平價車型,以應對來自中國本土品牌的挑戰;特斯拉還需要學會以更謙遜、更本土化的姿態與全球市場、全球用戶溝通,以重拾品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