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市場這片風起云涌的競技場上,日系車企的表現猶如一場跌宕起伏的劇情片,深刻揭示了傳統汽車巨頭在電動化轉型大潮中的不同命運軌跡。
隨著2025年6月銷售數據的揭曉,日系品牌內部的分化態勢愈發鮮明。本田與日產兩大巨頭深陷銷量下滑的泥淖,而豐田卻如同一股清流,逆勢上揚,成為市場寒冬中的一抹亮色。
本田中國的銷量報告如同一記重錘,5月銷量僅為55,108輛,同比大幅下滑16.76%,1至5月累計銷量更是同比下跌26.01%。曾經風光無限的“雙車戰略”如今風光不再,僅有CR-V和雅閣兩款車型勉強支撐門面,其余熱銷車型紛紛折戟沉沙。在純電領域,東風本田S7與廣汽本田P7這對姐妹花也未能激起市場波瀾。
日產中國的成績單同樣不容樂觀。5月銷量57,998輛(含英菲尼迪),同比下滑9.7%,1至5月累計銷量同比下降21.3%。盡管日產N7這款純電SUV憑借親民的定價策略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整體頹勢難以掩蓋,傳統燃油車型如軒逸等已不得不依靠大幅降價來維持銷量。
相比之下,豐田則顯得從容不迫。在堅守燃油車市場的同時,豐田不斷更新傳統主力車型,如凱美瑞、漢蘭達等,并通過推出“三大終身質保權益”等政策增強產品競爭力。同時,豐田在電動化轉型上也毫不含糊,基于e-TNGA架構快速推出全新純電車型bZ5等。其中,鉑智3X車型的熱銷更是證明了豐田純電產品的市場認可度。
值得注意的是,豐田銷量的增長與其降價策略密不可分。廣汽豐田對鋒蘭達和威蘭達等車型實施大幅官降,有效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刺激了銷量增長。
日系三強在電動化轉型中的不同策略,實際上是對市場趨勢和自身實力判斷的反映。本田試圖在燃油車與新能源領域雙線作戰,但結果卻顯得顧此失彼;日產則選擇了低價策略,雖然短期內取得了成效,但長期前景堪憂;而豐田則采取了更為穩健的轉型路徑,既保持了燃油車市場的競爭力,又在電動化轉型上取得了顯著進展。
在這場汽車產業的大變革中,日系三巨頭的分化態勢愈發明顯。本田若不能在純電動平臺研發上加速突破,恐將面臨品牌地位下滑的風險;日產則需解決低價策略帶來的盈利模式問題,否則難以長期立足;而豐田雖然已在“高端化+電動化”路線上初見成效,但仍需警惕自主品牌在20萬元以下市場的激烈競爭。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日系車企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有人堅守燃油車陣地,有人以價格戰換取生存空間,有人則全力押注電動化未來。無論選擇哪條道路,能否在智能化、用戶體驗、生態構建等方面建立新優勢,將成為決定它們生死存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