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主導了一場針對電動摩托車質量提升的專題分析會,會議聚焦于電動摩托車在電磁兼容(EMC)測試中所突顯的質量短板,旨在通過專家現場指導,為“重慶造”電動摩托車開拓海外市場鋪平道路。
會上,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的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為電動摩托車產業量身定制的“提質強鏈出海”幫扶政策,旨在通過一系列措施提升產品質量,強化產業鏈,助力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針對EMC測試中暴露的問題,技術專家不僅深入剖析了不合格案例的根源,如電子器件濾波設計不當、線束屏蔽效果差、接地系統缺陷、線束布局不合理以及元器件選型與工藝問題等,還通過分享五個經典整改案例,詳細闡述了屏蔽、濾波、接地等關鍵措施的解決方案,為參會企業提供了明確的問題整改方向。
電動摩托車領域的專家團隊還在現場為企業提供了“一對一”的咨詢服務,根據各企業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質量提升建議,確保幫扶措施精準有效。
電動摩托車作為重慶市摩托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正迎來綠色低碳和智慧出行的雙重機遇。重慶市正積極推動電動摩托車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通過強化產業集群、完善配套鏈條、提升智能水平、擴大海外出口和加強多方協作,搶抓全球制造業供應鏈重構和集群化發展的黃金時期。
為此,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制定了《推動全市電動摩托車產業“提質強鏈出海”工作方案》,自今年5月至11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旨在解決質量問題,提高質量供給,助力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出海能力,為重慶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重慶市高端摩托車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7年)》等規劃,預計到2027年,重慶將建成全球領先的智聯電動車產業基地,電動摩托車年產量將超過1200萬輛,核心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也將超過80%。
在全球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重慶的摩托車出口卻逆勢上揚。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重慶摩托車出口額達到65.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7.4%,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接下來,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將繼續發揮其在質量、標準、認證、檢驗檢測等方面的職能優勢,緊密圍繞企業出海需求,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國際市場準入規則,提升企業國際化運營能力。同時,還將全面加強對電動摩托車供應鏈的技術幫扶,解決零部件生產企業在產品質量和檢測標準理解等方面的問題,提升供應鏈整體質量管控水平,充分發揮重慶電動摩托車行業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競爭優勢,為重慶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建設注入強大動力,持續提升“重慶造”電動摩托車的國際聲譽和市場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