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節這個充滿童真的日子里,孔輝科技董事長郭川許下了一個心愿,這個心愿正逐漸在中國汽車產業中生根發芽。
6月1日,郭川撰寫了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文章,他夢想著中國汽車產業的上下游能夠和諧共生,共同推動產業邁向真正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令人欣慰的是,這一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從6月10日晚至11日,中國主流汽車主機廠紛紛表態,承諾將供應商的付款周期縮短至60天以內。這一舉措旨在提升供應鏈的資金周轉效率,確保產業鏈的穩定供應,為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長期以來,中國汽車產業飽受“內卷”之苦,尤其是無序的價格戰,讓行業效益下滑,企業正常經營受到沖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面臨威脅。在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部分車企負責人甚至不惜公開指責同行,表達了對行業現狀的深切憂慮。
5月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出了《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明確指出無序“價格戰”帶來的惡性競爭,將進一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影響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阻礙行業健康發展,危害消費者權益。工信部作為主管部門之一,對此表示贊同并支持,將加大整治力度。
與此同時,國家層面修訂通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以法規形式約束采購方行為,為中小企業應收賬款提供有力保障。受主機廠縮短賬期承諾的提振,A股汽車零部件板塊表現亮眼,多家公司股價漲停。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但快速發展的背后,價格戰等惡性競爭頻發。為爭奪市場份額,各企業不斷擠壓供應鏈,延長付款周期,導致供應商盈利能力減弱,成為主機廠的“無息資金池”。
據《財經》分析,中國車企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平均周轉天數高達182天,接近國際車企平均周期的兩倍。A股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的財報也顯示,近年來相關企業回款壓力普遍上升。例如,匯川技術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2021年的74.13天增至2024年的94.80天;德賽西威則從近幾年的數據看,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顯著上升,2024年已達到109.3天;即便是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寧德時代,其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從2022年的44.77天增至2024年的63.72天。
面對價格戰和內卷,絕大多數車企負責人都表達了強烈的抵制態度。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指出,惡性競爭讓經銷商和員工壓力巨大,企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吉利控股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則建議,企業應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前提下,打價值戰、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品牌戰和企業道德戰。
吉利汽車已宣布不再新建或擴大汽車生產產能,而是充分利用全球過剩產能,以友善姿態參與全球競爭。在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也指出,無底線的價格戰和盲目的技術狂飆將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影響產品和服務質量,長遠來看對企業和消費者都不利。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8%,利潤率僅為4.3%,低于整體工業企業5.4%的利潤率水平。今年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利潤率進一步降至3.9%。與此同時,價格戰依然硝煙彌漫,2024年國內降價車型多達200多款,較上年顯著增加。盡管車企降價促銷的趨勢有所減弱,但進入5月,價格戰再次抬頭,上百款車型加入降價大軍。
在行業內外的一致呼吁下,中國汽車產業正逐漸走出“以價換量”的零和博弈,邁向“以質取勝”的價值競爭。這一轉變不僅是對郭川夢想的回應,更是中國汽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