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大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推進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正式通知。該通知旨在通過選取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相對滯后但市場潛力巨大的縣域城市作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結合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及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等工作,促進優質資源向農村地區流動。
參與此次活動的車型陣容強大,根據《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目錄》顯示,共有來自比亞迪、吉利、長安、長城、一汽奔騰、江淮等自主品牌的124款新能源車型入選,同時也不乏一汽豐田、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等合資車企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車型也首次加入了“下鄉”行列。
回顧過往的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其對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推動作用顯著。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從2020年至2023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所帶動的銷量分別為39.7萬輛、106.79萬輛、265.98萬輛和320.87萬輛,其中2021年至2023年的銷量增長率分別高達169.2%、87%和123%。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指出,我國農村鄉鎮地區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通過下鄉活動提升這些地區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有助于推動我國整體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持續增長。
盡管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充電樁數量不足的問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鄉村地區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覆蓋率不足5%。麥肯錫的調研也顯示,中低線城市消費者對補能的顧慮明顯高于一、二線城市。
從縣鄉市場的銷售結構來看,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呈現下降趨勢,從2020年的90%降至2024年的57%,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增程式車型則實現了快速增長,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9.5%增長至2024年的34.8%。一位比亞迪宋PLUS DM-i車主表示,雖然曾考慮過純電動車型,但最終因農村鄉鎮充電樁較少而選擇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針對鄉鎮地區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的問題,相關部門和車企已經開始采取行動。此次通知明確要求組織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保、充換電服務以及金融服務企業協同下鄉,持續優化鄉村地區的新能源汽車應用配套環境。同時,還將落實車購稅減免、汽車以舊換新、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等政策,鼓勵車企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水平,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在鄉村地區的消費。
在企業的積極響應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布局正在不斷完善。例如,蔚來汽車宣布在廣東省內實現了“換電縣縣通”,即廣東省122個區縣均設立了蔚來換電站。蔚來還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地實現了“換電縣縣通”,有效擴大了車主的出行范圍。蔚來發布的五一假期加電報告顯示,多個偏遠縣城的換電單量實現了大幅增長。
目前,換電站已被列入“新基建”范疇,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將持續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和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以激發汽車市場的新動能。在政策與市場的共同推動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環境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