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一個鮮為人知的寶藏之地——拉美,正逐漸成為中國新能源車企眼中的香餑餑。與歐洲和俄羅斯等低溫地區相比,拉美更加適合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但其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為3%,遠低于中國的48%,這為中國車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5月底,一艘名為“比亞迪·深圳號”的巨型汽車運輸船抵達巴西伊塔雅伊港,船上裝載的7300臺比亞迪汽車引發了當地民眾的圍觀熱潮。這艘巨無霸不僅展示了中國造船技術的精湛,更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重要載體。比亞迪正迅速擴大自有滾裝船隊規模,預計到2026年,其船隊將擴展至8艘,形成覆蓋全球的航運網絡,每年可向海外運輸超過80萬輛汽車。
拉美地區擁有6.65億人口,人均GDP遠超東南亞地區,支付能力更強。而且,拉美文化相對統一,宗教因素對經濟、社會的限制有限,這使得拉美成為了一個極具潛力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隨著互聯網和電商滲透率的提升,拉美民眾對新興智能電動車的興趣日益濃厚。
中國汽車品牌在拉美市場的表現尤為亮眼。2024年,南美新能源汽車銷售中超一半為中國制造,幾乎所有的電動公交車都來自中國。在巴西,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其進口總量的91.4%,銷售額高達12億美元。比亞迪、上汽、長城等中國車企在拉美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多款車型在當地銷量榜上名列前茅。
為了更好地拓展拉美市場,中國車企紛紛采取本地化策略。長城汽車在巴西圣保羅建設工廠,比亞迪也在巴西卡馬薩里市投資建廠,規劃年產能達30萬輛。中國車企還在拉美地區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充電服務網絡,并加強經銷商網絡和人才培育。
除了乘用車市場,中國車企還在拉美地區的公共交通領域尋求突破。中國制造正推動著拉美公交系統向電動化轉型,多個城市的電動巴士和電動出租車已成為街頭常見的風景線。比亞迪、宇通客車等中國品牌在拉美電動巴士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拉美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如南美“鋰三角”和智利的銅礦等,這些都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的重要支撐。隨著中拉合作的不斷深入,雙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將更加緊密,共同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繁榮發展。
回顧歷史,中國汽車產業曾經歷過艱難的發展歷程。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顯著成就,更在全球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從“桑塔納之痛”到“漢EV之貴”,中國汽車制造終于完成了從“賣國內”到“賣全球”的華麗轉身。在新能源時代,中國汽車品牌正以全新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