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資本市場中,中概互聯企業里的“煙蒂股”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些企業雖然業務表現各異,但共同點在于市值低迷,甚至低于其賬面現金價值。其中,一些昔日風光無限的社交平臺也赫然在列,如微博、陌陌、YY等,它們的境遇令人唏噓。
所謂“煙蒂股”,通常指的是那些市值低于賬面價值,即市凈率(PB)小于1的股票。這類股票因價格低廉,被投資者形象地比喻為“在大街上撿到的只能再抽一口的煙蒂”,意指雖然價值有限,但仍可能從中發掘出最后一絲利潤。然而,如今的社交平臺似乎正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境地。
以摯文集團為例,這家曾被譽為國內最大的陌生人社交帝國的公司,如今卻成了“煙蒂股”的一員。其旗下擁有陌陌和探探兩大知名品牌,總月活用戶曾突破一億,但近年來卻有所下滑。盡管如此,摯文集團依然保持著盈利能力,且股東回報豐厚。然而,其股價卻始終徘徊在低位,市值遠低于賬面現金。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微博身上。作為國內最大的圖文社交媒體平臺,微博的盈利能力依然強勁,賬上現金充裕。然而,其市值卻同樣低于賬面價值,成為了“煙蒂股”。知乎等帶有社交色彩的公司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
這些社交平臺之所以會陷入“煙蒂股”的困境,與其商業模式和市場競爭態勢密切相關。在上升期,這些平臺憑借強大的網絡效應和用戶粘性,迅速崛起并占據市場領先地位。然而,在下降期,網絡效應卻變成了“反向詛咒”,用戶流失加速,收入下滑明顯。同時,這些平臺在變現效率上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付費用戶比例低、廣告轉化效率低等。
以陌陌為例,其最新的付費用戶數量僅占月活用戶的極小部分,導致平臺上大部分用戶都無法創造收入。而Soul等社交軟件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變現挑戰,月活用戶數量龐大,但營收規模卻相對較小,常年陷入虧損。這種情況在知乎等社區型平臺上也同樣存在。
與抖音、淘寶等高效變現的平臺相比,社交平臺的賺錢能力也顯得相形見絀。抖音憑借其豐富的內容和商業生態,成為了“每一秒都在賺錢”的效率機器。而淘寶等電商平臺則通過交易傭金和廣告收入等方式實現了高額利潤。相比之下,社交平臺的變現方式相對單一且效率低下。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微信這樣的超級應用也面臨著變現效率的挑戰。盡管微信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廣泛的業務范圍,但其賺錢能力卻遠遠不如抖音等高效變現的平臺。微信需要不斷創新和探索新的變現方式,以提高其盈利能力。
小紅書的崛起雖然給社交媒體帶來了新的生機,但其盈利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直到2023年,成立十年的小紅書才首次實現盈利。盡管其商業化動作愈發密集,但如何在保持內容能力的同時實現高效變現仍是一個難題。
總的來說,社交平臺之所以會成為“煙蒂股”,既與其商業模式和市場競爭態勢密切相關,也與其變現效率低下有關。這些平臺需要不斷創新和探索新的變現方式,以提高其盈利能力并吸引投資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