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眾汽車在國內(nèi)市場推出的一系列新車動態(tài),無疑為汽車行業(yè)帶來了一股強勁的“電氣化”風潮。這波變革不僅體現(xiàn)在大眾對新能源車型的布局上,更顯著地展現(xiàn)在其對傳統(tǒng)燃油車的創(chuàng)新改造上。
大眾此次推出的新速騰、朗逸PRO、凌渡L和攬境,均在外觀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電車化”設計。發(fā)光車標、隱藏式門把手、貫穿式尾燈以及電子懷擋等元素,這些原本只在電動車上常見的配置,如今已被大眾巧妙地融入到燃油車型中。這一舉措,無疑是對傳統(tǒng)燃油車的一次大膽革新。
以全新速騰為例,其車身尺寸為長寬高4812*1813*1479毫米,軸距達到2731毫米。配備隱藏式門把手和貫穿式尾燈,使其外觀極具科技感,與電動車型頗為相似。然而,其內(nèi)核依然搭載的是1.5T發(fā)動機,這種“新瓶裝舊酒”的做法,無疑給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朗逸PRO則更為獨特,提供了經(jīng)典版和星空版兩種風格供消費者選擇。經(jīng)典版主打橫幅格柵設計,而星空版則采用了黑色網(wǎng)格搭配發(fā)光車標,這一設計明顯借鑒了帕薩特Pro的風格語言。朗逸PRO的車身尺寸為4720*1806*1482毫米,軸距為2688毫米,相比現(xiàn)款車型在長度和高度上均有所增加,視覺上更加修長。
動力方面,朗逸PRO依然提供1.5L和1.5T兩種選擇,這表明大眾此次改款的重點在于外觀設計和市場定位,而非底層技術的革新。這種做法,無疑降低了改款的成本,同時也滿足了消費者對新鮮感的需求。
凌渡L和攬境的變化同樣引人注目。凌渡L的前臉采用了大嘴格柵設計,配備發(fā)光車標和貫穿式尾燈,內(nèi)部構造也有所升級。動力方面,凌渡L將淘汰1.4T發(fā)動機,改用1.5T發(fā)動機,并有望推出2.0T版本的凌渡L GTS。而攬境則在前臉上進行了更大的改動,黑色飾板和雙貫穿式燈帶與大燈組融為一體,內(nèi)飾也升級了大尺寸懸浮式中控屏和電子懷擋,還配備了副駕駛娛樂屏,這些配置都是高端電動車的標配。
大眾在純電市場也有新動作。上汽大眾計劃推出ID.3磷酸鐵鋰電池版本,預計終端價格將下探到10萬元以下。這一舉措無疑將進一步擴大ID.3在合資電車市場的份額。同時,奧迪A6L e-tron也將于2025年下半年亮相,基于PPE平臺打造,預計將采用先進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
大眾這波產(chǎn)品攻勢背后,是對中國市場深刻洞察的體現(xiàn)。在新能源車型崛起的背景下,大眾沒有盲目追求全面電動化,而是選擇了更為穩(wěn)妥的路線。通過讓燃油車“披上”電動車的外衣,既滿足了消費者對新鮮感的需求,又避免了電動車尚未成熟所帶來的風險。這種做法,無疑為大眾在中國市場贏得了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