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寧德時代鋰電池研究新突破:能量密度提升,循環壽命翻倍!

   時間:2025-06-07 12:48:05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IP:北京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寧德時代的研究團隊在鋰金屬電池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研究成果被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納米技術》正式發表。這份頂級學術雜志作為《自然》的五大子刊之一,一直以來在納米材料科學領域享有盛譽。

研究團隊,由歐陽楚英和王瀚森領導,隸屬于寧德時代的21C創新實驗室。他們深入解析了鋰金屬電池在實際產品設計中的失效機制,并提出了全新的電解液設計原則。這一原則旨在創造出既具備高能量密度,又能實現長循環壽命的鋰金屬電池產品。

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動態追蹤技術,成功量化了電解質失效的具體機制。他們首次揭示了鋰金屬電池失效的核心原因——電解液鹽在電池循環過程中的消耗量高達71%,這一發現遠超學術界的普遍預期。這一突破性的發現為后續的電解液優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基于這一發現,研究團隊創新性地引入了低分子量稀釋劑,以此優化電解液的配方。經過優化,新電池的循環壽命相較于前代產品實現了翻倍,達到了483次。這一成果不僅提升了電池的耐用性,更為未來的電動航空和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同樣的電解液設計邏輯,還有望使電池的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的瓶頸。這一技術突破將極大地推動電動航空的規模化發展,同時也為打造續航里程超過一千公里的電動汽車鋪平了道路。

歐陽楚英,作為寧德時代的研發體系聯席總裁以及21C研究院的院長,對這一成果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他表示:“通過定量解析界面反應路徑,我們成功重新定義了電解液設計的優先級,并將這一成果轉化為可規模化應用的技術方案。這無疑為彌合學術研究與商用電池實際應用之間的鴻溝提供了寶貴的機遇。”

團隊獨創的動態追蹤技術,使得電池在全生命周期內活性鋰與電解液各成分的動態演化過程得以清晰呈現。這一技術打破了過去的“黑箱”狀態,為鋰電行業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工具。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墨江| 江华| 子长县| 花莲市| 青冈县| 南充市| 大兴区| 年辖:市辖区| 梅河口市| 射洪县| 澄城县| 吉隆县| 措勤县| 黑水县| 大埔区| 天津市| 崇礼县| 漳州市| 镇雄县| 磐安县| 昌都县| 太仆寺旗| 金阳县| 孝义市| 崇明县| 衡阳县| 泗阳县| 乌兰浩特市| 达拉特旗| 双辽市| 兴义市| 镇平县| 遂川县| 霍州市| 阿瓦提县| 海盐县| 霸州市| 灌云县| 阳新县|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