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已悄然步入第三個年頭,降價舉措不再新鮮,成為了行業內的普遍現象。自特斯拉于2023年初在中國市場打響降價第一槍以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迅速波及整個汽車行業,無論電動車還是燃油車,無論自主品牌還是豪華品牌,無一幸免。
進入2025年,汽車行業內呼吁理性競爭的聲音愈發響亮。5月11日,乘聯會發布的《2025年4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指出,雖然直觀的“價格戰”表面上有所緩和,但車企仍在通過增加配置不提價、延長免費服務期限、降低金融購車門檻等隱性方式,激烈爭奪市場份額。
然而,車企對市場份額的迫切追求,很快打破了這種溫和競爭的假象。5月23日,比亞迪率先宣布對旗下22款車型進行降價,其核心產品線海洋網和王朝網均推出了一口價活動。隨后,吉利、零跑、奇瑞、凱迪拉克、智己、長安深藍、日產等車企紛紛跟進,加入降價行列。
據不完全統計,從5月23日至今,已有超過50款車型啟動了降價優惠。與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布的數據相比,2025年前三個月降價車型數量分別為7款、21款、23款,此次降價潮在車型數量上遠超以往。而且,此輪價格戰力度更大,波及車型結構更復雜。一位供應鏈人士分析,隨著年中沖刺關鍵節點的臨近,車企為實現年度銷量目標,不得不采取大規模降價策略搶占市場份額,這使得價格戰的激烈程度持續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不同,此輪價格戰由頭部車企率先發起,降價力度和涉及的車型范圍直接將價格戰推向了一個新高度。5月23日,比亞迪宣布旗下王朝網和海洋網兩大系列的22款智駕版車型參與限時促銷活動,其中秦PLUS DM-i的起售價降至6.38萬元,海豹06、海鷗智駕版分別降至7.68萬元和5.58萬元,將比亞迪車型的起售價拉低至5萬元區間。降幅最大的海豹07DM-i智駕版(1.5L 125km精英型),限時一口價為10.28萬元,相比官方指導價下降了5.3萬元。
吉利隨后跟進,多款車型上線限時補貼價,吉利星愿限時降價至5.98萬元,吉利銀河E5現指導價僅為8.98萬元。一位銷售人員透露,如果疊加以舊換新國補和置換補貼,價格還能進一步降低。吉利的此番降價直擊比亞迪的核心產品線,吉利星愿直指比亞迪海鷗,銀河L6 EM-i與比亞迪秦Plus、秦L,以及銀河E5與比亞迪元PLUS,均在同一競爭賽道展開正面交鋒。
比亞迪和吉利加入戰場后,5月27日,奇瑞汽車發布了旗下四大品牌的百億廠補政策,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超過30款車型全面開啟限時優惠補貼活動,車價最高可降5.5萬元,其中硬派越野H9的價格已跌破20萬元大關。零跑汽車也采取了“一口價”策略,旗下熱門車型均參與到活動中。
值得關注的是,這場由新能源頭部車企掀起的價格戰,正逐步向燃油車市場滲透。6月1日,長城哈弗啟動了全系換新一口價活動,11款主力車型包括燃油、混動、越野車型,最高綜合優惠達到了6萬元。而上汽通用別克、一汽紅旗、凱迪拉克等燃油車品牌也紛紛推出降價車型,形成了新能源與燃油車市場“雙線作戰”的激烈局面。
相比之下,在頭部車企集體“以價換量”的浪潮中,蔚來、理想、小鵬、問界等新勢力品牌并未直接跟進大幅度的價格優惠。一位蔚來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價格已處于低位,6月的優惠策略與上月基本保持一致,沒有收到大幅調整的計劃。
一位供應鏈人士指出,此輪“以價換量”的主角主要集中于銷量頭部陣營,比亞迪、吉利、奇瑞等企業憑借規模效應與供應鏈把控能力,才有底氣發起大范圍的價格攻勢。從財務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比亞迪、上汽、長城、長安四家企業貢獻了全行業76.2%的營收和94.77%的凈利潤。
在銷量目標承壓的背景下,降價沖量成為了車企背后的增長焦慮。一位經銷商坦言,本輪價格戰中,主機廠已將利潤壓縮至極限,終端銷售只能通過走量維持運轉。在存量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降價成為車企刺激銷量最直接、最快速的手段。當市場需求增長放緩時,唯有通過價格杠桿撬動消費者買單,才能確保企業在份額爭奪戰中不掉隊。
2024年,比亞迪、吉利、奇瑞分別實現了427.21萬輛、217.65萬輛和260.39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高達41%、32%和38%。然而進入2025年,銷量目標的壓力陡然增加。比亞迪定下了550萬輛的銷量目標,吉利汽車的目標為271萬輛(其中新能源目標150萬輛),奇瑞則設定了在2024年基礎上力爭銷量增長率再超過10%~20%的目標,換算下來至少需售出286萬輛。然而截至5月,比亞迪、吉利、奇瑞的銷量完成度均不足40%,面臨著巨大的銷量壓力。
新勢力車企們的目標完成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從年度銷售目標來看,僅有小鵬汽車一家有望達標。小米汽車、零跑汽車、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的完成率均較低,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當下車企大多在銷量目標與盈利平衡的夾縫中艱難前行。高企的研發投入與渠道建設成本,讓“以價換量”的代價愈發沉重。比亞迪雖然銷量持續領跑,但凈利潤率已從2024年的7%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約5%,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也連續五個季度同比下滑。比亞迪所面臨的困境,其實是整個汽車行業的共性問題。
降價潮下的以價換量,讓全行業承受著盈利與現金流的雙重壓力。更嚴峻的是,這一策略還讓行業陷入了“銷量沖高、利潤下滑、庫存積壓”的惡性循環中。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4月末全國乘用車行業庫存達到350萬輛,形成庫存持續拉升的特征。一位汽車經銷商表示,現在庫存車占比越來越高,資金全壓在庫里,新車又不斷降價,老庫存更難銷售。為了回籠資金,只能跟進降價促銷,原本就微薄的利潤被進一步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