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的漫長馬拉松賽程中,2025年被視為一個關鍵的轉折點。近期,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的言論引發了業界廣泛討論,關于誰將成為汽車界的恒大,眾說紛紜。然而,在這些猜測背后,一個更為核心的問題浮出水面:隨著政策扶持逐漸退坡和資本熱潮冷卻,中國新能源車行業未來將依靠何種動力持續發展?
規模、三電系統、輔助駕駛等技術因素常被提及,但它們并非根本。規模關乎制造工藝,三電系統本質上是物理和化學問題的解決,輔助駕駛也離不開AI算法的迭代。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最終都指向了基礎科學的研究。未來,行業進化的動力將源自于一個個具體科學難題的攻克。
市場格局的變化已初現端倪。今年3月,零跑汽車以37095臺的交付量,打破了小鵬汽車連續兩個月的銷冠紀錄,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月度銷量冠軍。隨后的4月和5月,零跑繼續領跑,5月更是以45067臺的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不僅彰顯了零跑的市場認可度,也反映了其堅持工程師思維的正確性。
5月30日,在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浙江省主場活動中,零跑汽車創始人兼CEO朱江明榮獲2025年度浙江省科學企業家稱號,成為全省10位獲獎者中唯一的汽車行業代表。這一榮譽不僅是對零跑堅持技術創新和工程師文化的認可,也標志著“有科學精神的企業家”正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朱江明的經營理念深受段永平“敢為天下后,后中爭先”的影響。不急于求成,而是觀察、學習,等待最佳時機。2015年,在深入調研行業后,朱江明判斷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即將到來,市場需求巨大。于是,零跑汽車應運而生。相較于蔚小理等同行,零跑在資本市場上的步伐略顯遲緩,直到2022年才完成IPO。但正是這種“敢為人后”的定力,讓零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通過近十年的技術積累,零跑推出了多項領先技術,如行業首個八合一電驅、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等。這些技術成果已率先在全球化車型中落地,如B10車型將激光雷達+高通雙旗艦芯片的高配車型做到了11萬級,重塑了15萬級智能電動車的價值標準。
零跑的成功離不開其強大的工程師團隊。2024年12月,朱江明與5000名零跑汽車工程師共同慶祝公司成立9周年,并拍攝了一張大合照。這張照片不僅展示了零跑的技術實力,也傳達了其對工程師文化的重視。正是這支龐大的工程師隊伍,托起了零跑“全域自研,好而不貴”的品牌價值。
在朱江明的帶領下,零跑工程師團隊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如今的5000人,且核心技術人員穩定,這在全球汽車行業裁員縮編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正是這支團隊的持續深耕,保證了零跑技術迭代的體系化和技術方向的不偏離,實現了高研發費效比。
如今,零跑汽車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還在全球化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其銷售市場已拓展至歐洲、中東、非洲、亞太及南美等23個國際地區,擁有超過550家兼具銷售與售后服務功能的網點。零跑還與Stellantis成立了反向合資公司,標志著中國汽車行業從技術“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