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博萃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博萃循環)近期在融資領域取得了新的進展,成功引入了太平科創基金作為B輪的新增投資方,融資金額達到數千萬元。至此,博萃循環的B輪融資總額已超過億元,資金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及海外項目的拓展合作。
博萃循環成立于2019年,專注于電池關鍵材料的循環利用,涵蓋了預處理、金屬提取、分離純化、材料再生等多個環節。公司創始人林曉擁有豐富的科研背景,曾在中國科學院過程所從事關鍵金屬分離和電池材料綠色制造研究,并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博萃循環的業務范圍已經擴展至亞太、歐洲、北美、中東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包括世界500強在內的多家能源領域頭部企業提供了產業咨詢、技術服務、智能裝備設計制造以及大型工程項目的設計、供貨和運營服務。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執行超過60個項目。
面對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電池回收問題日益凸顯。麥肯錫報告顯示,到2030年,全球乘用車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萬臺,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將達到50%左右。然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電池回收環境和要求存在較大差異。林曉指出,中國雖然擁有全球最大的電池回收市場,但成功的回收商業模式在海外難以直接復制。國外市場面臨電池處理產能不足、環保標準高、能源和人工成本高等挑戰。
博萃循環的LFP多組分回收線展示了其在電池回收領域的專業能力。林曉強調,公司不僅提供回收解決方案,更致力于成為能源基礎設施的運維服務商。公司并未直接從社會渠道獲取廢舊電池原料,而是重點服務于頭部回收廠、電池廠、汽車主機廠等大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裝備及運維服務。
在技術支撐方面,博萃循環根據電池材料的不同特性,布局了兩條技術路線。對于三元電池等可迭代材料,公司采用材料層面的創新,利用鎳、鈷、鋰等金屬制造高性能新電池。而對于磷酸鐵鋰類電池,則采用材料到材料的直接修復技術。博萃循環還建立了獨立的研發萃取體系,實現了鎳鈷錳的同步萃取,有效降低了設備投資和能耗。
博萃循環的出海業務模式涵蓋了技術服務、產線銷售和運維服務三大板塊。公司通過與國外合作伙伴成立合資公司,在當地建設回收工廠,提供本地化服務。以西班牙項目為例,博萃循環與ILUNION、EFT-System共同投資建設的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工廠將于2025年投產,支撐磷酸鐵鋰電池在歐洲的本地回收和閉環。
此次融資的成功,不僅為博萃循環提供了資金支持,還引入了太平科創基金作為戰略伙伴。雙方將在新能源車輛保險業務和中資新能源企業出海業務方面展開合作。未來,博萃循環將繼續根據全球各地的區域性特定要求,開發本地化方案,并通過整合全球各地的本地化方案優點,持續迭代升級,為全球電池回收產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