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上海舉辦的第五屆車用動力系統國際論壇上,混合動力技術再次成為汽車行業熱議的焦點。智能化與精細化的發展趨勢,成為業內對混合動力技術未來發展的普遍共識。
論壇結束后,一場關于混合動力技術前景的對話引起了廣泛關注。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與汽車先進動力系統分會主任委員王瑞平,就混合動力車型的發展現狀和市場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
桂俊松提到,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混合動力技術與車型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王瑞平對此表示贊同,并指出混合動力車型在市場上增速顯著,吸引了眾多車企的高度關注。車展上,自主品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增程式電動車成為主導,展示了中國企業在先進智能化技術加持下的混合動力發展方向。
王瑞平進一步分析,自主品牌車企在電氣化新技術和新產品上贏得了廣泛關注。許多外資車企和跨國供應商的技術與產品也開始向自主品牌技術路線靠攏,這顯示出技術路線正在從外資車企主導轉向自主品牌技術遷移。在混合動力技術路線上,車企結合產品特征和用戶特征,呈現出多樣化、差異化的特征,但總體上朝向平臺化方向發展。
針對混合動力車型如何進一步提升性價比的問題,王瑞平表示,雖然混合動力汽車采用兩套動力系統,成本上高于傳統燃油車,但相較于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型通過削減帶電量、增加發動機,采用內燃機與電機聯合驅動,總體成本較低。同時,混合動力車型既解決了續駛里程焦慮,又實現了與純電動汽車相近的駕駛特性。
王瑞平還提到,混合動力技術需要進一步的深度創新來降低成本和提升性能。例如,通過高速化、高壓化、深度集成化實現小型化設計,從設計維度上降低成本,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并為汽車安全設計帶來更多空間。隨著AI的深度應用,通過軟件策略優化替代某些傳感器的功能,進一步降低成本。
在對話中,王瑞平還介紹了吉利汽車在甲醇汽車研發上的進展。吉利汽車已深耕甲醇汽車領域20余年,有近4萬輛甲醇汽車投放市場,其中大部分用于對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商用車和出租車市場。吉利汽車在甲醇燃料與混合動力技術結合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在進一步攻克甲醇單一燃料冷啟動和甲醇汽油靈活燃料技術。
王瑞平表示,甲醇汽油靈活燃料技術將實現甲醇與汽油配比的靈活兼容,使用戶能靈活選擇燃料類別。這種靈活燃料技術的混合動力車型將很快推向市場。甲醇價格相對較低且易于獲取,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綠氫、綠醇的推廣使用是重要途徑之一。
關于碳排放管理政策從“雙積分”轉為“碳積分”的影響,王瑞平認為,這將有利于混合動力技術和車型的發展。從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計算來看,混合動力車型的節能優勢將凸顯出來。同時,這一政策轉變也將促進行業開發更為節能的燃油車,進一步提升混合動力的系統效率。
在發動機方面,王瑞平指出,未來將持續提升發動機熱效率,并應用新技術以實現這一目標。預計到2030年,發動機熱效率有望達到50%。同時,在發動機小型化設計上,以適應大電量、純電動長續航里程混合動力車的需求。混合動力型式上,插電式混合動力將與增程式電動車長期并存,一些新的混合動力應用場景如越野車的縱置布局混合動力及分布式驅動的混合動力型式將有較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