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公布的業績報告揭示了這家新能源車企在光鮮表面下的隱憂。雖然營收達到259.3億元,凈利潤也有6.5億元,實現了雙增長,但深入剖析后不難發現,其增長速度已顯著放緩。具體而言,營收同比增速僅為1.1%,環比下降更是高達41.4%。
更令人擔憂的是,理想汽車給出的二季度交付指引未能達到市場預期,這直接導致了其股價在財報發布后盤前一度下跌超過5%,盡管隨后跌幅有所收窄至2.4%。
從數據上看,理想汽車的增長引擎正在逐漸失去動力。一季度營收雖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但同比增速的顯著下滑與環比的大幅下降,無疑揭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從高速增長的藍海轉向競爭激烈的紅海。
理想汽車的產品矩陣也在發生著變化。雖然汽車銷售仍占據收入結構的絕大部分,但平均單車售價卻從去年同期的30.2萬元下滑至26.6萬元,降幅達到12%。這一變化背后,是理想汽車產品策略的調整。為了應對市場競爭,理想不得不將更多資源投入到L7、L6等中端車型,導致產品結構的整體下沉。
然而,在這種“以價換量”的策略下,理想汽車的毛利率并未出現明顯下滑。汽車毛利率仍然保持在19.8%,較去年同期還有所提升。整體毛利率也維持在20.5%左右,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這表明,盡管售價承壓,但理想汽車在成本控制方面仍有一定優勢。
在費用端,理想汽車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化趨勢。2025年第一季度,總運營費用為50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9億元。這主要得益于員工薪酬的下降、運營效率的提升以及營銷和促銷活動的減少。研發費用和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均有所減少,顯示出公司在費用控制方面的努力。
對于未來,理想汽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根據市場預估,其二季度交付量預計為12.3萬輛至12.8萬輛,而市場預估為12.9萬輛。這意味著,盡管交付量增速仍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但對應的收入增幅卻僅為2.5%-6.7%。這一數據背離再次印證了單車售價持續承壓的現狀,也暴露出產品組合向中低端傾斜的趨勢。
理想汽車還將2025年的銷量目標從70萬輛下調至64萬輛。這意味著,在已經過去的四個月里,理想汽車累計交付新車12.68萬輛的基礎上,下半年需要完成51萬輛的交付任務,月均銷量需從上半年的3.17萬輛提升至6.4萬輛。這一目標的實現難度可想而知。
理想汽車正處于產品迭代的關鍵時期。隨著5月換代工作的全面完成,煥新版車型已啟動大規模交付。然而,在即將到來的市場競爭中,理想汽車仍需面對增程與純電的技術路線博弈以及高端定位與中端市場之間的戰略重構。在外部,補貼退潮、技術趨同、價格戰持續拉鋸;在內部,產品更新周期與組織效率都將接受市場的檢驗。
對于理想汽車來說,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如何在保持穩健財務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的增長,將是其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