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長安深藍汽車的車主群體紛紛表達不滿,核心問題在于他們的車輛車機系統突然開始播放全屏開機廣告,且這一變化并未事先征得車主的同意。
據車主反映,這些廣告不僅覆蓋了行車攝像頭和導航界面,嚴重影響了駕駛輔助功能的使用,而且廣告的關閉按鈕設計得極為隱蔽,需要手動操作才能關閉。在駕駛過程中進行此類操作,無疑增加了行車風險。
面對車主的強烈反應,長安深藍官方迅速作出回應,稱此次廣告推送是一次性的“感恩回饋”活動,并鄭重承諾未來不會再通過車機系統向車主推送任何形式的權益信息。然而,這一解釋并未能完全平息車主們的不滿情緒。
事實上,長安深藍并非首個因車機廣告而引發爭議的汽車品牌。在此之前,大眾、豐田、奔馳等知名車企也曾因類似行為遭到車主的詬病。據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車機廣告的投訴量同比大幅增長了210%,這一問題已成為僅次于電池安全的消費者維權焦點。
針對車企未經用戶同意推送廣告的行為,北京安濟律師事務所的呂品律師指出,這種行為涉嫌違反《廣告法》的相關規定。根據法律條款,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且關閉按鈕應當設置明顯,便于用戶一鍵關閉。若車企在購車時未明確告知消費者有關廣告推送的事宜,還可能構成對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侵犯。
呂品律師還強調,車機廣告在駕駛過程中彈出,極易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從而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關于安全駕駛的規定。若因廣告彈出導致交通事故發生,車企或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責任的大小,將取決于事故的具體情況、因果關系以及法律的具體規定。
此次長安深藍車機廣告事件再次引發了公眾對于汽車智能化進程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關注。如何在享受智能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已成為汽車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