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新財報透露,雷軍正悄然布局AI領域,作為汽車業務之后的又一戰略重點。在5月27日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小米宣布因加大對AI業務的投入,將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營分部更名為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經營分部,標志著AI正式成為與汽車并駕齊驅的核心板塊。
這一變動并非偶然,而是小米過去一年中第二次業務架構調整的結果。去年第二季度,隨著小米首款汽車SU7的大規模量產上市,小米已將其業務從原有的手機、IoT及生活、互聯網服務和其他四大板塊,重構為手機×AIoT分部及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兩大核心。每次架構調整,都是雷軍對小米資源的一次重新配置,此番AI的加入,預示著小米或將迎來AI領域的大動作。
財報中,小米罕見地明確表態將持續推動基座大語言模型的研究,這一信號在隨后的財報電話會上得到了進一步強調。小米總裁盧偉冰直言,人工智能和芯片是小米的兩個重要子戰略,顯示出小米對AI領域的決心。
事實上,小米對AI的投入并非一時興起。早在去年,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就公開表示要追逐AGI(通用人工智能),并將理想汽車定位為一家AI公司。李想認為,自研基礎大模型是電動車行業智能化下半場勝出的關鍵。小米如今通過緊密綁定AI與汽車業務,不僅意在打造競爭優勢,而且擁有比理想更雄厚的資金支持。
財報數據顯示,小米在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和利潤均創歷史新高,總收入達到1113億元,同比增長47.4%,經調整凈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64.5%。這一亮眼業績為小米在AI領域的投入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然而,盡管態度明確,小米在基礎大模型研發策略上仍顯保守。盧偉冰解釋,小米當前選擇做基座大模型,主要是為了服務自身業務。相比李想明確的AGI追求,小米的具體路徑尚待揭秘,包括是否投入超大參數預訓練、是否追求AGI等。
在此背景下,小米對AI的投入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從之前的策略模糊到現在明確推動基礎大模型研發,這一轉變背后是小米內外部環境的積極變化。內部而言,首款汽車和自研旗艦芯片的量產工作穩步推進;外部來看,小米手機沖高取得階段性成果,汽車業務站穩腳跟,股價長期低迷的狀況也有所改善。
雷軍對AI頂尖人才的爭奪也體現了這一態度變化。據報道,雷軍親自挖來了“95后天才少女”羅福莉,后者成為小米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的領導。這一舉動無疑為小米在AI領域的布局增添了重要力量。
雷軍和李想一樣,大力投入基礎大模型研發的核心目的是提升業務競爭力。對于小米而言,AI不僅是對手機的深度改造,更是布局IoT產品、搶占AI風口的關鍵。從AI眼鏡到人形機器人,小米在AI領域的探索從未停止。隨著汽車業務的打開局面,雷軍或許也將重拾對機器人的重視,進一步拓展小米的AI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