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一場被譽為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盛會——文博會,自2004年首屆舉辦以來,規模從4.5萬平方米擴展至現今的16萬平方米,匯聚了眾多文化產業的頂尖力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全球的目光。
文博會不僅見證了文化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展現了文化產業的新機遇與潛力,更以高含量的AI展區搶占了行業先機。在文博會的開幕首日,廣汽集團攜手華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重實驗室,聯合發布了“人車家-文化科技引領未來生活態”,這一創新理念迅速成為文博會的焦點。
這場發布會尤為引人注目,不僅是廣東展團在本屆文博會的首場重頭戲,更是一次文化賦能產品、產品重塑未來的大膽嘗試。華為鴻蒙系統、央視超高清音視頻技術、廣汽智能制造能力,三者緊密融合,編織成一張覆蓋千家萬戶、萬千場景的智能網絡。
此次合作的最終目標,或將開啟一場關于“移動生活空間”的革命。汽車,這一傳統的交通工具,正逐步進化為融合文化、科技與生活方式的“第三生活空間”,這一變革或將顛覆傳統的生活方式。
“人車家”概念,初看之下或許令人疑惑,但仔細探究,卻能發現其背后的深遠意義。如今智能終端領域流行一個觀點:“車是移動的家,家是固定的車”。本質上,汽車與家都是生活空間,只是一個是移動的,一個是固定的。廣汽、華為、央視此次的聯合發布,正是要打破這一物理界限,實現人、車、家的無縫連接。
在傳統觀念中,汽車是工業文明的集大成者,主要功能是代步。但如今的汽車,正突破物理邊界的束縛,成為連接人與家的橋梁。過去,人、車、家三者各自為營,難以實現直接互聯。而現在,廣汽、華為、央視三家巨頭聯手,就是要打破這一壁壘,實現“人車家”智能生態的全面覆蓋。
想象一下,在“人車家”智能生態下,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都能緊密相連。開車時,你可以輕松控制家里的智能設備;離家時,車機語音可一鍵關閉全屋家電;在車里,手機、家里的智能設備也能無縫對接,聽音樂、查信息更加便捷。當車輛駛入車庫,家里的掃地機器人開始工作,空調調整到最舒適的溫度,這一切都變得如此自然與和諧。
“人車家”生態的本質,就是打破空間界限,讓技術成為生活的“隱形管家”。這種智能協同,讓我們的生活與出行更加一體化,打破了過去的壁壘與隔閡。
“人車家”全生態,是一個集多場景于一體的智能生態系統,它顛覆了傳統的以車或家為核心的單一服務理念,將人置于服務系統的核心地位。這個生態系統致力于全方位提供主動化、個性化的智能服務,通過多樣化智能設備、深度智能化功能無縫銜接人、車、家等多樣化豐富場景,從而構建一個以人為中心、主動服務為特色的智能化超級大生態系統。
“人車家”不僅僅是一次技術創新與變革,更是對未來生活方式的一次全面探索與全新定義。其中蘊含著巨大的產業機遇,一旦這一全新生態系統逐步構建完善,必將為相關領域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人車家”概念的興起,可以追溯到2023年。這一年,小米首次提出了“人車家全生態”的集團戰略,華為推出了全新品牌“華為鴻蒙智家”,理想也在全員信中提到要持續用新科技改變生活中最重要的兩個物理空間——“車和家”。如今,“人車家”已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共識。
廣汽集團、華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重實驗室的聯手,之所以如此重磅,關鍵在于他們各自領域的技術和產品優勢。三家技術優勢互補,形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鐵三角”技術鏈。華為的鴻蒙系統為這場實驗注入了底層技術邏輯,廣汽提供了制造業的硬核支撐,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重實驗室則讓用戶體驗向高端化躍遷。
在文博會上,廣汽發布的傳祺向往M8乾崑,其15.6英寸中控屏與17.3英寸吸頂屏構建的沉浸空間里,用戶可輕松實現影視內容的跨屏流轉,通過語音指令同步調節車內環境與家居設備。這種打破物理界限的交互邏輯,讓超過5萬款移動應用和75個原生車機應用自如流轉,構建起覆蓋影音娛樂、遠程辦公、智慧生活的數字生態。
華為鴻蒙生態的賦能、廣汽智能制造的物理載體、總臺國重實驗室的高端化用戶體驗,三者的緊密結合,讓“人車家”從概念逐漸變為可感知的現實智能生態。雖然前路依然漫長,但這次文博會上,我們已經看到了汽車開始學習“思考”,客廳與車廂的界限逐漸模糊,一個全新的智能生態時代正在悄然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