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蘋果iPhone在美國市場遭遇的關稅挑戰成為熱議話題。面對可能加征的關稅,蘋果面臨兩大選擇:接受關稅并提升產品價格,或是將iPhone生產線轉移至美國。據外媒報道,蘋果曾有意增加在印度組裝iPhone的數量,以滿足美國市場的需求,然而這一計劃也遭遇了阻礙。美國方面已明確表示,若iPhone在印度或其他非美國地區生產,將在美國市場上被征收至少25%的關稅。
知名蘋果產品分析師郭明錤針對此問題發表看法,他認為從盈利角度來看,蘋果接受這25%的關稅,相較于將iPhone裝配線轉移至美國更為明智。郭明錤進一步指出,蘋果當前的硬件產品生產設施規模巨大且結構復雜,這些設施在亞洲,特別是中國,有著深厚的根基,并且正在印度逐步擴展。
外媒在報道中提到,蘋果的生產網絡依賴于富士康、和碩等代工商和供應商,這些公司擁有專為蘋果生產需求打造的大型設施,并得到了數十年物流優化的支持。這樣的規模和成本效率在當前條件下難以在美國復制。蘋果與這些合作伙伴的合作已經達到了高度的規模和成本效益。
關于iPhone目前在美國實體組裝的情況,外媒指出,雖然部分零部件,如康寧的玻璃,原產地為美國,但最終的組裝工作幾乎全部在海外完成。若蘋果決定將iPhone的生產線轉移至美國,將需要在基礎設施、勞動力及培訓方面投入數十億美元。然而,即便進行了這樣的巨額投資,蘋果也無法保證能夠復制在亞洲現有業務的規模、成本結構和生產效率。